20年前,是PUMA上一次踏上NBA戰場的時間,而那個現在還在場上奮戰的半人半神,Vince Carter,在新秀年代,穿著 PUMA Cell Origin Mid,Vinsanity兩款鞋款,在20世紀的尾聲給予世人后喬丹時期的震撼力,而也讓PUMA在籃球上有著短暫的榮耀。不過隨著合約的中止,籃球事業也隨之冷凍的起來,而產品線與籃球能畫上關聯的,最主要也是Clyde的這一款復古之作,已經成為了Life Style的主力鞋款,無法應付現今球員們對于鞋款的要求了。
而暌違20年后,PUMA再起籃球事業。先是找來了Jay-Z來作為籃球事業的新創意總監,一口氣簽了數位新秀,包括狀元郎DeAndre Ayton,榜眼Marvin Bagley III,Michael Porter Jr,Zhaire Smith等人,接下來就是Rudy Gay與DeMarcus Cousins,還與WNBA簽約,成為官方贊助商,快速擴張其籃球版圖。
而PUMA在21世紀推出的第一款專業籃球鞋款,就是這一雙Clyde Court Disrupt,旗下代言的球星都是穿上這款在這一季征戰。
不管買過多少鞋子,拿到新鞋總是興奮的,習慣性的從先鞋帶開始依序整理。選擇了原尺寸,雖然說鞋身有點偏窄,卻是剛好帶來包覆的緊貼感。穿上籃球專用厚襪,針織料的鞋領與鞋面,不同密度的支撐性,給予不同的包覆度。黃色部分采用舒適的較柔軟的材料給予包覆,而橘色的鞋面是采用強度較高的Engineered Knit,加上從鞋身而出的動態鞋帶系統,給予足夠的支撐包覆性。鞋身里還有一層襯墊,將雙腳固定。不過雖然是有著中高筒的外觀,但實際上是低筒的靈活度,襪套的部分是輕松的包覆,不會有壓迫感的舒適。
它不是一雙輕量化的籃球鞋款
是的,它不算很輕,介于LeBron 16與KD 11之間,對于連穿復刻鞋款都能夠上場打球的我,這倒不是太大問題,有點重量,或許還能提高對鞋款的安定性,畢竟扎實的保護,才是籃球鞋款的核心價值。
外型上,它不是充滿科技主流的曲條,保留了許多經典Clyde的外型延伸。這也是這雙鞋款受到大家注目的一點,很期待這樣外型的設計,在機能上是否能夠應付比賽,或是只是好看而已?但從球季開始幾場比賽下來,還有自己實際上場的考驗,只能跟你說,“真的可以。”。
緩震需要訓一訓的養成
采用今年PUMA釋出的HYBRID科技,由NRGY加上IGNITE擔綱緩震重責,之前試過的第一代采用HYBRID的HYBRID Rocket&Runner跑鞋鞋款取向不同,在設定上十分軟Q的HYBRID ,在Clyde Court上頭顯得偏硬,韌,或許是有著大底外墻的包覆,限制了HYBRID的過度擠壓變形,以帶來穩定方向性的緩震能力。剛上腳的第一場球,或許有些不習慣的韌,腳底板有一點不適,不過稍作休息再戰,就沒有太多的問題,可以習慣著樣的硬度與反應能力,落地時膝蓋也沒有太多酸痛感,蠻能體驗到全腳掌緩震區塊的均勻遍布,多穿幾次應該可以踩的更軟Q。
值得安心的支撐與抓地力
鞋底的刻痕,源自于原版Clyde的演進,是立體方形與三角形的方塊設計,初次上場在室內木頭地板上抓地力尚可,也沒有失控滑步的現象,也不會有抓地力特強的立即觀感,耐磨度還得時間性來確認。不過有友人在有點灰塵的場地,就有感受到稍微止不住的情況,不妨在穿著上場前先擦一下鞋底灰塵。而大家會在意的側向支撐,或許是心理作用會有點擔心而已,其實前腳掌最外底設計,還是有一點往外推來支撐側向動作,實戰上是撐得住的變向的急停。
對得起定價的,吸得了目光
國外訂價美金120元,算是個親民的價格,同時又是雙PUMA再啟籃球市場的首作,而同時有許多NBA球員實戰測試,應該可以放心許多,接下來也會有更多的曝光。而首發配色的熒光色調,的確也是個場上焦點,后續的萬圣節配色,有著骷髏的鞋面,也很吸睛。整體說起來,PUMA Clyde Court Disrupt是雙中規中矩的團隊鞋款,足以平均滿足各個位置的實戰使用,也算是PUMA近年來的科技結合之作,維持著簡單的外型,場外著用搭配似乎也是可以簡單駕馭,喜歡嘗試新鮮的朋友,是可以入手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