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踏見山2代開箱
安踏見山2的顏值我個人是覺得比見山1代要好看的,整個鞋型更加流線,不像1代看起來有點肥肥胖胖的感覺,而且見山系列前作也有不少好看的配色,我手里這雙也算是見山2里比較好看的配色了。漸變的低飽和度配色以及高強度的網紗鞋面,搭配布靈布靈的TPU,視覺感受還是很不錯的。
單只不到四百克的重量在安踏產品線里也是非常少見的輕質化能做到400g以內的鞋,而且還是建立在前作比較能打的基礎上。而且這一代也是依舊保留了安踏比較特色的山水風格元素設計。
鞋面上的鞋帶穿繩并非動態飛線,而是在鞋面上互相穿過的繩索,一直連接到了腳踝處,方便拉緊鞋帶以后去提升整個鞋面的包裹以及鎖定感受。而且這個價位依舊也是用到了全掌內靴,還是比較良心的狀態,后跟處的填充在腳踝處很厚實,試穿也能有一個不錯的體驗,可以更好的鎖住腳踝,并且提升跟腳性。
鞋后跟碩大的提拉環很有山的感覺。不過也增加了鞋的重要,個人感覺這類單純為了方便和提升顏值的設計對于非一體式襪套的鞋其實并沒有什么必要添加。而鞋身上安踏的LOGO用了TPU的熱貼作為加固倒是一個不錯的設計。
中底兩側用到的最見山的設計莫過于:后跟山形環繞TPU。一種從中底前掌外側延伸到了后跟。
由下到上貫穿整個中底和鞋面,有點3D FLOW系統的感覺。中底用的不是氮科技,而是全掌Aflashedge科技。目前安踏氮科技應該是從發售價649元的價位開始才擁有,按照踏子一貫的風格,市場價四百內就能有一塊氮科技。
那四百內體驗氮科技的問題應該也不大。三百以下應該就都會全面替換成混合25%TPE的Aflashedge中底了。
鞋身側面山形TPU是直接環繞了球鞋內外一整圈的,這樣的話對與球鞋本身的力線控制以及落地的穩定性就會有一個很好的提升,不過我這樣看內側是看不到的,所以盲猜應該是內嵌到了中底材料里面。
外底雖然沒有標注水泥克星,但是較深的紋路以及橡膠大底應該還是比較耐磨的一個狀態。而這個水波紋的紋路其實已經證明了其抓地力的能力。不過我用手按了這個外底,感覺外底的硬度有點一般,不知道如果打球的話會不會耐磨不太好。
這里說一個不太讓人放心的地方,就是這個外側的延伸防側翻角,用手捏起來有點軟,屬于有但是強度不高的狀態,這一點跟前作的重心高導致的防側翻一般來說不能是升級,并沒有完全改掉防側翻強度的問題。不過防側翻位置上的TPU應該是能拯救一下。
整個大底也沒有過都的紋路上翻,偏向于平整的狀態,跟KT系列的鞋在邏輯上很相似,就像我之前說過安踏有克萊湯普森一個意思。靠著克萊把穩定的射手鞋系列做的非常好,這雙鞋其實也延續了這方面的優勢,平整,加寬,穩定。
二、安踏見山2代好不好
安踏見山2代,采用高強度的網紗鞋面,真的很有安全感,中底用到的是A-FLASHEDGE,是一種新的緩震材料,科技加持,緩震回彈非常不錯,全掌的科技,上腳體驗了一下,真的很舒服,回彈很棒,加上非常輕量化的鞋,真的極致了,這種科技,能量回歸達到70%,對比普通的EVA提升了16%。后跟呢是用到了山形的環繞TPU,非常符合見山這個主題,外側則是采用了大面積tpu包裹延伸到了前掌,讓你在球場上叱咤風云的時候,更加有安全感和古增性文撐性,防側翻萬面也是做的非常好的。
翻角,讓你在變相急停時,腳也能有很好的有保護,這雙鞋的鞋帶采用了動態綁定系統,能更好的貼合腳面,上腳之后,包裹性十足的,最后這雙鞋43碼單只只有413g,重量也不算重。外底則是用到了水波紋的設計,耐磨非常棒,持久的抓地力,但是不是水泥克星的大底,但是耐磨真的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