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特勒1代開箱
巴特勒1代,首先這雙吉米巴特勒一代第一眼的感覺真的會讓你覺得不是國產品牌做出來的球鞋,極具流線型的鞋身造型以及低幫的設計給你的第一眼感覺還是非常震撼的,或者我們可以用驚喜來形容。這種驚喜甚至比韋德之道10上給予我們視覺上的驚喜更多。因為近幾年雖然國產都在飛快大進步,但是這樣一雙極其具有速度線條感的低幫球鞋依舊是非常少見。
而這雙鞋最大的一個設計亮點也莫過于側墻一眼就能看到的電鍍側墻TPU格柵。這雙JB1的設計靈感源自于大自然中的各類頂級掠食者的元素,譬如前掌外側上翻的齒形外底,整個弧形上翻外底配合鞋身造型塑造出來鱷魚捕食時候翻滾的形態,而外底中足部分類似被撕開的傷口造型等等元素。
而在此前李寧發布會上提及的源自Benz和方程式賽車所汲取的點就是這塊側面的TPU,而這個造型也恰好就是奔馳旗下頂級性能車AMG的標志性瀑布中網。整雙鞋上不同于韋德之道系列那樣有很多凸顯個人元素的點,更多的是簡約直給的造型。所以你們覺得這塊側墻TPU的設計元素,會不會成為未來巴特勒系列簽名鞋延續的一個外觀設計點呢?
首先這雙JB1代用了此前實戰性能表現上翻車的808二代系列上的可替換式中底的設計結構框架。但遠比808二代系列強了好多倍。最直觀的一個感受就是取鞋墊非常費力了,這一點和過往的球鞋歷史長河中,用到此結構框架的優秀實戰鞋是一樣的。
這塊采用了輕彈科技的中底鞋墊在貼合和球鞋自身一體性上的表現都非常不錯,而且鞋墊表面鋪上了一層防滑布,鞋墊的背面前掌區域也是有一塊防滑布來避免鞋墊出現的各類滑動可能性。
在外底開窗的位置我們也能看到這塊帶有巴特勒手寫簽名的碳纖維,這塊碳纖維板是一塊帶有弧度的全掌條形碳纖維,如果關注跑鞋的朋友一定會這知道,這種設計對于提升球鞋的滾動感,降低跑動和運動過程中與地面接觸的時間是有很大幫助的。
外底這次用上了一個全新的外底科技:HC LOC(蜂窩抓地止滑科技),是專門針對籃球比賽中室內場地開發的外底科技材料。劃重點:室內場地。此前李寧的頂級實戰鞋13,14都出現過很多人反饋抓地溜冰,看來李寧也是了解到了抓地的重要性,專門做了這項科技。
外底的紋路很柔軟,并且是粗細相見的變形人字紋路,相較于傳統的橡膠大底,重量降低57%,增強15%的止滑性能。缺點大家應該也能明白吧:不耐磨。這里我真的得說一句,沒有完美的產品,只有最適合你的產品。這雙就是針對內場的,想打外場的不建議無腦沖,除非你真的能接受不耐磨這個點。
最后說一下這雙鞋另一個籃球鞋上首次搭載的科技:絲鞋面。事實上絲已經曝光很久了,而跑鞋上也有了相關的應用了。籃球鞋這雙JB1是首次用到。而且這次的絲鞋面與跑鞋上的并不一樣,并不是半透明的,而是黑,橙,黃三色混合而成。
同時李寧應該也吸取了世面上類似鞋面材料的一些負面反饋,在前掌的鞋頭用上了很厚實的橡膠材質來環繞整個鞋頭做補強,鞋面上也增加了U型的熱壓材料提升強度控制鞋面形變,鞋帶的綁縛系統在第一組鞋帶的外側增加了動態鞋帶袢。在靠近腳踝的位置用上了類似超輕2022的碳纖維布的內外雙動態鞋帶袢。后跟除去內置的港寶外還有一塊外置的異形環繞TPU。
值得夸贊的點在于雖然用了一體成型的絲鞋面,但是在內里依舊還是全掌內靴的設計,這一點比起隔壁的NIKE你不得不說國產品牌還是更良心。
除此之外足弓內側的處理也是有用心處理了,如果各位還記得此前我們在808Ultra實戰上提及的內側足弓區域的鏤空影響貼合和足弓支撐,那這塊的設計就解決了這個問題,不是簡單的平面空間,而是做出了鏤空區域進行材質貼合,更好的形成了球鞋的一體性,配合貼合更完美的中底鞋墊以及全掌的碳纖維板,讓抗扭也得到了質的提升。
US9碼EUR42 1/3碼單只重量380g。一雙沒那么有球星元素但是配置頂級設計元素到位的球星簽名鞋,一雙足夠輕質且有足夠性能的低幫純內場簽名鞋。對了,這個鐵血戰士的配色發售是1499元,而其他配色是1299元。
二、巴特勒1代好不好
腳型適配
鞋楦的寬度中等,基本適配大多數人腳型,但是大寬腳還是慎選或者試穿。
鞋面采用了?絲材料,在保證鞋面強度的前提下減輕了重量,但也由于鞋面材質比較薄,所以靜態包裹需要一定的磨合期會更加舒服。
插入式?中底在足弓處做了上翻,感受很飽滿,貼合,外底也做了上翻,里面還有一塊三角的支撐片。
跑動表現
全掌?中底的啟動非常迅速,重心很低,回彈反應也非常迅速,這次的碳板可以說是非常優秀,前掌啟動時有著明顯的推動感,而且韌性非常好,不會板腳,有那種邦邦硬的感覺。
問題主要是前低后高,內低外高,在跑動過渡時,內側的過渡非常完美,但是中間和外側就有一點不夠順滑的感覺,但是好在外底使用的是發泡材質,在磨合后會有一定好轉。
橫移表現
發泡材質人字紋的設計帶來了相當好的抓地力,在側向蹬地時,外高內低反而成為了優勢,帶來了很好的觸地和發力角度。
外側支撐上,大面積的TPU以及各種材料的上翻在硬件上絕對是拉滿,同時外側也有一定的延展空間,不會有撞墻的感覺。
彈跳表現
由于中底優秀的反應性和力傳導效果,這雙鞋尤其適合單腳跳,雙腳起跳時,由于之前說的力線的問題,對后跟制動還是有一定的影響的。
緩震方面對中輕體重的球友來說是完全OK的,大體重的還是有可能有緩震極限不足的問題的。
落地時的穩定性和防側翻還是比較OK的,但是有時候會有外側先著地給到支撐的感覺,會讓你覺得有點沒有安全感,但其實還是可以的。
總結
在整體上這雙鞋的運動表現還是不錯的,但是堆料的占比比較大,很多性能的提升都是由于采用了更加優秀的材料。
問題首先得說說耐久度,這雙鞋外底的耐磨性真的一般,室內木地板都會磨損得比較重,室外根本不用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