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飛的全名叫Flywire,它出生在美國,俄勒岡州Beaverton一個閑人免進的小房間里,這個房間有個有趣的名字:創意廚房。當然關在這個房間里面的都不是廚子,但是他們通過他們的手藝為大家奉獻出一道道足尖上的盛宴。而Flywire則是創意廚房為廣大球鞋愛好者奉獻出的一道21世紀初的新盛宴。而Flywire的出現讓球鞋給人們一種別開生面的新感覺。
線乍現
2008年,Nike創意廚房的創意總監Jay Meschter用一個布滿針線的鞋模來告訴人們:這是我們創新實驗的新成果,我們摒棄傳統的鞋面材質,我們用“線”就能保護我們的雙腳,固定我們的雙腳。在球鞋保證最大輕量化的同時,依舊保證球鞋對于雙腳的支撐和保護。Flywire上的一根根細線,如同懸索大橋的鋼纜,細線的位置精準地設計在足部需要支撐的部位。 通過Flywire,Nike將球鞋的輕量紀錄一次次的刷新。從2008年到2012年,Flywire那層窗戶紙終于被捅破,時隔四年,被人們成為“飛線”的Flywire也讓人們看到它原本的模樣。
Flywire 1.0
2008年推出的Flywire科技我們可以理解為Flywire 1.0。這是第一次利用聚氨酯材料和尼龍線完全整個鞋面的構造,取消了高端球鞋上應該有的內靴,甚至取消了司空見慣的織物內襯,就好像把你面前的一輛帶變速,前后避震,碟剎的高端山地車變成了一輛連剎車都沒有的Fixed Gear.沒有了豪華的騎行體驗,但是目的性變得更明確,你穿著它就是要上班去奔跑,去打球。
Flywire 2.0
到2010年,我們看到了Hyperdunk 2010,鞋面不再有透明的聚氨酯,而Flywire也包在了鞋面中,只露出一些走線痕跡,這樣的設計讓球鞋的顏色變得豐富多彩,而不止是像之前鞋面上總有灰蒙蒙的一片。
Flywire 3.0
到了2011年,Nike將Flywire和Fuse技術像集合,這種1+1的組合讓Flywire到達了 3.O的階段,其代表作便是LeBron 9。Hyperfuse結構可帶來卓越的透氣性和超強的耐磨度,該結構是三種不同材料層融合而成的合成材料,打造出近乎無縫的一體式鞋面,這大大減輕了球鞋重量,同時不失保護功能。緊緊環繞腳部的中底裝備融合了Flywire飛線3.0技術,更具強度,鎖定支持功能更強。
Flywire 4.0
2012年,猶抱琵琶半遮面的Flywire終于剝去了那層外衣,赤裸裸的展現在人們的面前,讓這根隱藏了4年的線終于見到了天日。但是對于這樣的設計,我們卻聽到了不同的聲音,有些人甚至打趣的說:如果這些線斷了,Nike會不會負責把它們重新接上。不管是好是壞,新一代的Flywire技術做到了兩點:一是讓人們更加直觀去看待這項Nike目前的當家科技,另一個就是Flywire變得更加靈活,并不是死死的綁在腳上,它的靈活度會更高。作為第四階段的Flywire有一個屬于它自己的名字:Dynamic Flywire。
飛線過后
科技的進步讓球鞋的變化越來越快,如果說之前都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一變化,那么現在可能只需要五年或者更短的時間,在Flywire出現的第四個年頭,新的鞋面便已誕生,那就是Flykint。相比Flywire,Flykint更純粹的體現了線和織的特點。那么誰知道再過去多長時間,Flyknit又會再次被新人所取代呢,我相信人的力量足以改變更多的東西,可能未來的球鞋里面,我們之前所看到的技術可能都是所謂的噱頭。
試想一下,未來的一種類似Shox的技術真的會提升人們的彈跳力,借助球鞋你就可以完成一個平民扣籃夢,或者就像電影里面的Air Mag,球鞋變成了你腳下的飛行器,等等等等。所以飛線只是這條歷史長河中一個稍作停歇的驛站。但是念念不忘,必有回響。Flywire所存在的更大意義是在于人們因為它的出現,開始產生一種復古思潮。人們前所未有的去追逐迷戀那么被漸漸取代的皮革鞋面的“老球鞋”,人們從未有過的對于復刻球鞋的極度渴望,人們總是很容易產生懷舊的情緒,尤其是在接受新鮮事物的緩沖期內。相信二十年后,三十年后的某個時刻,人們也會開始懷戀起球鞋上出現一根根線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