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鉆石切割為賣點,實在有點黔驢技窮的意味,珠寶和詹姆斯的個人氣質實在是相去甚遠,前三代的霸氣風格看來是很難再找回來了。
我們不得不感嘆一下現在球鞋科技的發展速度,以飛線,FUSE為首的新型合成材料鞋面正在不斷壓縮傳統鞋面的市場,耐克之后,其它廠家也紛紛開始效仿。雖冠以科技創新之名,但我們都知道一切都是為了降低大批量生產的成本,攫取更大的利潤。至于輕質,拜托,那只是副產品。
FUSE鞋面的耐用性和包裹性自打問世之初就飽受質疑,在經歷了兩年的發展后,經過不斷調教,配合內靴,已經基本達到了傳統鞋面的性能,同時很容易清潔。而這雙
LBJ10的鞋面之下還配合了“動態飛線”,在增加噱頭的同時無非是為了改善包裹性,從上腳的表現來看可以給個及格的分數,略超9代,但次于8代。
大家可能還記得,在LBJ3的時候,其系帶系統有著嚴重的設計缺陷。而在LBJ10上,我們也是略有擔心,可以看到,其內部的飛線直接穿過鞋面構成了系帶系統,而沒有用任何環狀保護裝置,長期穿著存在著斷裂或鞋面撕裂的隱患。夸張的是,手上這雙的一個穿孔處還殘留著生產留下的邊角料,讓人感到寒心吶。
鞋幫設計上依舊是流行的內高外低設計,上行角度頗為夸張,而且內襯填充不太厚,對于退粗的人來說,不穿長筒襪是個折磨。鞋舌和9代一樣,太高了。只能靠襪子解決了。
柱狀鞋帶的好處就是好穿,美觀,但是太容易開,也許做個塑料小卡扣會好一些。但個人的建議是,買來就把鞋帶換成寬扁的,打球時也好集中精神。
好了,鞋面說的差不多了,我知道,你們都在等中底的部分。那就撈干的吧。雖然之前有心理準備,但在穿上的一瞬間,還是驚到了,用句不好聽的話說,又體驗到了那久違的踩shi感。下面就來一層層解析LBJ10的中底吧。
一雙鞋的腳感好壞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鞋墊。這也是我在很多帖子中反復強調更換鞋墊重要性的原因。LBJ10上采用了自8代以來就廣受好評的歐士萊鞋墊,厚度也很到位,提供了頗為不錯的腳感,給整雙鞋打好了不錯的基礎。
在鞋墊之下,并不是普通的織物,而是一層頗厚的緩震膠,再次加分。
下面就是整個LBJ10最具創新性的部分了——全掌可見式ZOOM AIR。其實深究來講,第一雙全掌可見ZOOM的球鞋應該是當年莫寧和休斯頓代言的的AIR VIS ZOOM UPTEMPO,只是當年的技術限制,外露ZOOM的耐久性普遍不好,所以這種配置沒有延續下去。而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LBJ10將這一概念發揚光大了。
ZOOM AIR的原理無非是氣墊內加上中間尼龍繩拉扯,已達到輕質快速反應的目的。LBJ10的氣墊則是運用這一原理將尼龍繩放大,植入到AIR MAX當中,從而創造出了這個新形態的氣墊。這樣的好處是,改善了ZOOM緩震不足,易踩到底的缺點,提升了緩震效果,相當于當年的CAGE ZOOM,而耐用性上也有提升。
總的來說,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做為一雙簽名鞋,LBJ10還算是合格的。畢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在成本壓縮如此劇烈的情況下,設計師能交出一份這樣的答卷,我們還是理解的,畢竟很難再像當年一樣不計成本的去做鞋子了,還留著前幾代的朋友們,好好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