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雙有很多點可以去聊的球鞋,當我收到它的那一刻,就知道這雙球鞋“來頭不小”初看,有一種比較凌亂的感受,并不是鞋面設計有多么的復雜,而是傳統的鞋帶系統覆蓋在了更為廣闊的區域,讓人第一眼看上去會感覺比較“散”單元化的表達非常明顯,但正是這種結構給予了這雙球鞋全面包裹支撐,我在后面的實戰部分再去說這樣一個點。
其次,當你多看幾眼,會覺得這是一雙非常獨特的球鞋,當下最為流行的解構模式以及區域化獨特設計都給這雙球鞋帶來了全新的視覺體驗。
沒有了Kt4的一體式鞋身襪套的設計,反倒是運用了傳統的思維模式,這一點或許就是設計師所想要表達的觀點。在球鞋發展的大趨勢下,我便反其道而行之,你們用襪套設計,我不用;你們用一體鞋身設計,我也不用;我要打造出一雙“反派球鞋”去贏得屬于傳統球鞋的榮耀。
“蝙蝠俠有了小丑,才獲得了票房冠軍”正是小丑的出色表演才讓蝙蝠俠電影深入人心。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小丑的一句電影臺詞“這個城市需要高質量的犯罪”當前的球鞋市場,也需要高質量的“反派”這雙“KT4破壞版本”便應運而生。
“開路的先鋒要打破舊的規則”我向一切破環者致敬,或許就是在表達一種開拓創新的精神。
外觀描述:
首先我看到這一次的鞋盒,不同于正代的“靜”而是選擇將破壞兩個字作為鞋盒的主題,讓人一目了然。這種直接將球鞋的名稱展示在鞋盒最顯眼的位置的做法,實屬少見,也能感受安踏對于這雙“破壞”信心十足。我就是要將名字放在最顯眼的位置,讓所有人都能看得見。
第二個點,這一次的鞋盒質感非常不錯,加上多種色彩的融合交錯,也算是與球鞋各種元素相搭配的主題呼應,個人感覺非常不錯。在我看來,球鞋與鞋盒是不可分割的整體,鞋盒的用心程度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品牌對于這雙球鞋的用心程度。大家通常說細節決定成敗,那么鞋盒就屬于一個大“細節”這一次的鞋盒讓我非常滿意。
我來看一看球鞋和鞋盒的合影,是不是顯得相得益彰。多看幾眼,真的能感受到它與眾不同的地方。
好,我來看今天的主角。
鞋面結構對比正代,完全重做。就好像英雄聯盟當初重做“男槍”這個英雄,起初讓人感覺有些不適應,甚至感覺他有些笨重,經過打法研究,終究還是找到了自己的最佳定位。“破壞”也一樣,如此復雜的鞋面構成,讓人感覺到“雜亂”的同時也能讓人感受到它身上所具備“穩健”簡單來說,就是非常踏實的感受,看到這個鞋面構成,就知道它肯定特別扎實,特別能抗。
鞋面采用了麂皮,皮革以及功能性網布共同構成,不可謂不用心。疊層設計的鞋面能夠給予雙腳不錯的貼合感,具體的體驗,還是要看后續的實戰表現。
首先來說鞋頭部分的麂皮材質做了二次加固,有兩層麂皮材料能夠在實戰中很好的保護腳趾,這一點非常貼心。
然后就是鞋帶孔部分在麂皮材料之上還有一層皮革加固,讓鞋帶能夠在實戰中保持緊致同時提升了這個部分的耐用性。這些都是屬于比較細節的地方。
接著我來看一下球鞋整體的鞋面結構:鞋面最下層是由功能性網布作為鋪墊,在鞋頭以及鞋帶孔周圍上面加上了麂皮材質,然后是鞋帶孔周圍以及需要鞋面支撐發力的部分運用了皮革加固,總體來看就是三層材料構成鞋面。
其次是鞋帶的分布不像常規的鞋舌分離思路,而是將鞋帶孔向外側延伸,并且在最外側還附帶了一層皮革,我想這一點不僅僅是為了提升球鞋的包裹感,更重要的一點,我想是因為“破壞”想提供更加穩固的鞋面支撐,在編織面大行其道的今天“破壞”有一顆捍衛傳統的雄心。這一點,我在后續的實戰部分為大家解答。
鞋舌前端是克萊的Logo展示,一塊皮革上用刺繡縫制出的“K”仔細去看是“破和壞”兩個字的部完整展示,鞋舌后端還有“三個小枕頭”設計,捏上去非常厚實。
鞋舌部分的細節就值得大家慢慢品味。
后跟跟腱部分以及腳踝內側同樣也有“小枕頭”設計,相信會跟我的后跟處帶去非常“飽滿”的感受,就上腳的感受來說,非常棒。
后跟部分的環形TPU算是對上一代的傳承,只不過這一次的環形TPU是不規則的,再次呼應它的設計主題。后跟的鞋提上壓印著克萊的球衣號碼,在球鞋的內側還有安踏的皮革大Logo。
Logo的下側還有一小部分縫線展示,這些細節都在告訴你它的身份。
最后鞋面部分還有三個小彩蛋:
第一,鞋頭部分藏著壓印著“disruptive”的英文字樣,表明球鞋身份,我即“破壞”。
第二,在球鞋后跟的外側皮革處壓印著一個不規則的“湯”表明球鞋的主人,我最愛的“中國湯”。
第三,就是那塊超出鞋面的麂皮材料,上面印著刺繡的“K”這么明顯,也能算彩蛋嗎?我覺得算,畢竟也算是細節的一個部分,我是覺得挺有意思。
鞋底結構:
首先是大家最關心的中底科技:A-FlashFoam(閃能科技)軟彈的表現相信大家已經在KT4的身上有所體驗,而這雙“破壞”的閃能是否和KT4代一樣,我后續考證。
水波紋路大底,中底TPU抗扭片,側面的飛翼型TPU都是延續了KT4代的設計。具體表現,我就需要通過實戰來檢驗。
鞋墊部分比較簡潔,唯一的亮點可能就是和鞋舌呼應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