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STAR GAME這配色還是相當美膩的,因為小白鞋作為2016年的爆款,在街上幾乎隨處可見。Curry One時候也出過一雙以“MVP”命名的Low版本,當時已經很想入手,但國內沒上市,只能加價買國內私人賣家從國外買回來的貨,后來因為自己有三雙Curry One,想來想去覺得白色的鞋子不耐臟難打理,就放棄了對該Low版的入手,沒想到這次眾測有幸讓我被選中,成功獲得以白色為主色的ASG配色的Curry 2,實在令我非常高興。因為今年是我的本命年,今年猴年宜穿白色(主體),金色(LOGO,邊裝飾),藍色(藍色水晶大底)三色,在這雙全明星的配色設計上,都具備這三種顏色,或許這就是命中注定吧。當然也少不了喜慶的紅色內襯。
鞋碼方面我選的是43碼,與Nike,Adidas,李寧等其它運動品牌選擇的碼數相同,本人的腳屬于正常腳型,個人感覺該鞋并不偏碼,選大選小個人認為全看腳型。
鞋舌上的SC30相結合的LOGO,向大家表明了該鞋的主人是誰。在這里提醒一下大家,大家所購買的Curry Two其中一個鑒定方法是看看鞋帶孔的最上面一個,內部設計應該是有塑料膠圈的,很多假貨都是沒有這個膠圈的,這點兒大家都注意一下。實戰的時候,建議大家把鞋帶系到最高的這個孔,可以加強對腳踝的保護性。
鞋帶有金色點綴,鞋帶頭采用了普通的塑膠材質,并沒有采用顯得更為高大上的金屬鞋帶頭。數字1996,該含義代表了Under Armour公司成立于1996年。
UA Curry Two全鞋采用了Speedfoam科技,相對于UA Curry One的Anafoam,SpeedFoam的材質更加的輕盈,同時也更具包裹性,該系列材質一般用于UA的跑鞋產品鏈上,把這個科技應用在籃球鞋上,也算是UA的一次創新吧。鞋面也設計了不少透氣孔,透氣性也算過得去吧,實戰過后雙腳并沒有太大的悶熱感。
鞋子中底采用了CHARGED科技,與Curry One的中底科技幾乎一樣,穿過該鞋子的朋友普遍認為這鞋子的腳感就是硬,各種硬。(有點兒污了)但我個人覺得,2代的中底還是比1代軟的(可能是因為中底材質的發泡密度不同了),有一代的朋友試一下把鞋墊取下來,用手指大力往中底下按,那種酸爽~簡直就是板磚。對我來說,2代的中底踩開之后還算是軟硬適中的,緩震方面也還不錯,至少做各種啟動,急停,轉身等動作都不會拖泥帶水,也是相當利落的。
后跟采用托盤式TPU,用手掐下去,感覺該TPU并不是很硬,屬于還算比較軟的TPU,可能也為了加強后跟舒適性吧,太硬的TPU或許會有硌后跟的感覺,因為Curry Two采用的SpeedFoam材質鞋面,還算比較輕薄的,如果TPU做太硬了,后跟可能會有異物感。
中底采用的是前后掌分離的設計,前后掌分離處設計了一塊硬質有鞋底1/3面積的TPU以作為抗扭轉支撐,我個人是非常喜歡這種設計的。從ASG配色的宣傳照當中,水晶大底里的金色點綴個人認為是灰常美膩的,但實物卻是一顆顆屎黃色的點鑲嵌在里面。(就像南方人吃的水晶缽仔糕里的紅豆那樣)這讓這雙鞋子給我的感覺頓時失色了一些。在鞋底TPU方面,市售版本的TPU整個的顏色都是同色,而庫里自己腳上穿的PE,在鞋底UA LOGO與該TPU其它部分的顏色各不相同的。鞋底的設計凹槽也是比較深的,應付一下外場也是毫無問題的,但這款鞋的定位還是一雙內場鞋,所以建議大家盡量還是在內場使用該鞋。
最后,個人整體感覺Curry Two還是一款比較值得入手的明星款球鞋,庫日天的逆天發揮也少不了該鞋對他的一些幫助,人民幣1299的售價感覺還是有些偏高,個人認為2代的用料成本并不如一代,且做工相比一代相差甚遠,但因為有了庫里的各種精彩表現,使得二代的發售價格提高,或許接下來發布的Curry 2.5價格會更高。現在Curry 2的市場價基本上維持在人民幣1000元左右,相比其它品牌的頂級球鞋,這款Curry 2還是相當值得入手的。Curry One的價格居高不下,更適合收藏,如果是喜歡斯蒂芬·庫里且喜歡穿Curry系列球鞋實戰的朋友,這款Curry Two就不要錯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