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運動機能內著衣建立品牌基礎的Under Armour,在簽下Steph Curry后展現其籃球領域的企圖心,ClutchFit 鞋面,Micro G緩震等科技相繼出現在旗下產品,并且在配色靈感上與球星有著越來越密切的配合,雖然目前以Curry 系列產品為主,但相信以Under Armour的積極程度很快就能夠有更多的精采合作問世,就像本次介紹的ClutchFit Drive Low已有多位球星陸續曝光與Under Armour的合作或是特殊配色,令人期待。
頗受好評的ClutchFit Drive推出之后,低筒版本的接續登場,無疑帶給喜愛ClutchFit drive的人更靈活的選擇,其中品牌相繼簽下的許多球員如:Emmanuel Mudiay,Kent Bazemore都能嗅出品牌未來耕耘籃球鞋領域的愿景跟決心。
使用Micro G中底應該可以說是這雙鞋最具品牌基因的一點,緩震技術一直都是球鞋中重要的一部分,從地板躍起,抓下籃板再落地是力量轉移的過程,若以人體赤足來看,絕對無法支撐這些力量,但太過強大的緩震系統也會削減力量的反饋。因此,Under Armour研發了Micro G獨家的緩震技術,在球鞋中底提供緩震體驗之外,同時也運用在鞋墊當中,特制的Micro G鞋墊,兩者結合提供球員更快速,靈敏的反饋能量。
而ClutchFit輕量化的鞋面結構緊實的包覆感宛如帶來的第二層皮膚般的體驗,有打球的朋友一定知道在鞋帶綁緊后若還不能貼緊雙腳,那種不舒服的感受,而ClutchFit正展現了比系緊鞋帶更上一層樓的表現,整個鞋面隨著力量施加,并非只有施力點變化而是整體鞋面都會隨著波動,將力量平均傳達到鞋面上提供近于人鞋一體的感受,相信能為球員帶來更好的表現。
而鞋底看似簡單的人字紋設計,乍看樸實無華的展現,其實提供速度型選手最需要的協助,藉由不同方向的人字紋路,滿足在切入,變向,急停時穩穩抓牢地面的多面向移動需求。
腳跟的支撐結構在低筒鞋款相形之下顯得更為重要,特別是對于腳掌的鎖定,在沒有鞋身的輔助后變得至為重要,另外鞋領與鞋舌的填充都有加厚處理,都讓雙腳得到的固定與穿著感多了保護,把為靈活度而犧牲的安全感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