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轉與不轉,我覺得第一方面就是說要判斷球的落點。他這個球發過來以后是短球還是半出臺球,還是長球?那么采用相應的進攻方式。短球的話采取擰或者是挑,半出臺球呢,可能選擇提拉,或者是突擊。長球的話可能就選擇去長沖或者是加轉。那么如何去判斷這個球的線路呢?如何去判斷球的長短呢?
首先就是板型,在同樣的力,同樣的揮拍幅度,那么板型平一點兒的要比立一點兒的發得要相對短一點。因為平一點的摩擦多,摩擦多旋轉強,相對來講的話可能運行的軌跡就要短一點兒。如果說板立一點兒,可能他撞擊的離球心近一點,碰得多。碰得多,那他肯定往前走的就長一些。
再一個就是要看前臂的幅度,前臂的幅度越小,這個球就越短,幅度越大,這個球肯定就是越長。最后就是說要注意什么呢?注意這個用力,用力的大小。比如說有的球,他的板兒也是立的,但是他不用力,他碰過去,這個球照樣能夠發得很短。也就是說他的前臂根本就沒有往前送,他手腕啪,用力用得很多,可能也會很長。那么在練習判斷來球的時候,要先參考前兩者,去盯住它,然后在大腦里有一個概念,這個球是出臺的,這個球是短的,時間長了以后你這種盯長短的能力就會提升。
學會判斷這個長短了以后,下一步就是說要注意這個球的旋轉。先來說一說接短球的這個挑接,那么用挑去接這個短球的時候,一定要建立在這個球是一般轉或者是不轉球的時候,用挑接。像那種死轉的那種球,我覺得最好還是以控制為主,控制好落點就可以。因為什么呢,因為短球,即使是挑起來比較轉的球,那么你為了避旋轉增加這個球的弧線,肯定要往上多一點,那么挑過去的質量還不如控制一板的質量更有效一些。
那么在這個挑接的時候呢,首先第一步就是說,還是要注意重心一定要上去。在這里邊兒就是說一定要注意,身體與發球的位置。如果說相對來講,離這個身體比較近一點的話,就是說直接上右腳就可以,如果說離身體比較遠一點的話,還是就是說要左腳墊一步,墊一步上來去挑起來。那么在挑的時候就要根據這個球的旋轉,相對轉一點的球,就是一定要插到臺子里面去,板型后仰,在觸球的時候呢手腕往上有一個翻的動作,然后往上往前,前臂配合手腕兒這樣去挑。然后等這個球那個點盡量蹦到高點去挑,這樣的話就是說能夠去用上勁兒。
你像這種不轉球的時候, 或者對這個旋轉把握起來比較好,或者是冒高一點兒,這種球就可以采用暴挑。其實暴挑的話就是說在上步的同時去引板,然后去揮拍就可以,然后就是引板的時候高一點,動作幅度大一點兒,然后加上這個前臂手腕去往前,直接往前過去就可以。再來說一說用擰拉去接,一般來講的話就是根據這個球的旋轉,轉一點的話就是用側擰,不轉球或者是旋轉不強的球用正擰。那么他們之間的區別呢,一就是擊球時間。正擰的話可以上升后期去擰,然后側擰的話是稍微要等一等,等蹦到高點往下落的時候,然后去擰。
再一個呢,就是觸球的位置,板型不一樣。正擰板型就是引板往后,板型相對平一點,然后往后。然后側擰就是板型要朝下一點,觸球的位置是在球的側面。第三主要是用力方向。正擰的話是從后直接往前送多一點,那么側擰的話,主要從自己身體往側送,然后再往前,環繞式去轉一圈,就這樣轉一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