鋒影700參數解讀及上手體驗
2023-03-27 閱讀[257]
基本參數
鋒影700為4UG6規格,76線孔整體拍框面積較小(小于鋒影800),拍身全長:675mm。空拍重量:83.3g(上線上手膠后92.5g),空拍平衡點:296mm(上線上手膠后296mm)。
中管測量數據:6.91mm,中管彈性適中,硬度明顯反饋小于鋒影800,手柄至拍錐頂端長。
材料運用:進口40t碳紗。
上手體驗
實際上手時,由于鋒影700的整體重量分布較為均衡(空拍平衡點:296mm),導致球拍上手后頭重感微弱,上線上手膠后平衡點仍舊維持在296mm。通過拍框對比,較之于鋒影800,甚至是采用小拍面布局的雷霆80,鋒影700居然都擁有著更小的拍框面積與拍框截面厚度。而經過實際的空拍揮速體驗,可以發現:盡管是采取上半段采用了空氣動力學截面系統(接近于流體破風)+下半段傳統盒式穩定結構也確實讓鋒影700在基于小拍框設計的基礎上的揮速確實達到了在同等規格下快于鋒影800與雷霆80的。鋒影700仍舊沿襲了76線孔的拍面布局,但在拍框的截面抗扭表現上韌性更強,剛性較弱,線床集中爆發的凝聚手感相對于傳統的小拍面拍框要柔和不少,手感更為舒適。當然這也要歸功于其使用了業界內較為成熟的內發泡材料成型工藝進行打感調校。
總而言之,鋒影700的初步打感就是相當好上手。搭載6.8mm靈動迅彈中管與飛電加速系統的鋒影700,在擊球擺動時回彈有力且迅速,296mm較為適中的平衡點搭配,在網口進行封殺時,其拍身靈動特性,著實會讓我止不住的盡情壓腕,好在采用了內發泡成型工藝的鋒影700,以其出色的吸震手感,絲毫不會給手指手腕帶去較大的負擔,也讓我沒有了后顧之憂。
鋒影700的小拍框設計雖說凝聚爆發彈性優異,但防守時的拍面的絕對面積還是擺在了那里,對于防守中需要快速響應的多拍銜接來說,鋒影700小拍面防守薄弱的弊端也瞬間暴露了出來,拍面小,揮速快,多打框,易漏球,很顯然世間并沒有十全十美的設計。而在進攻方面,有別于鋒影800那樣能夠打出極具威脅重殺進行突防的進攻利器,本就靈巧多變的鋒影700在進攻中多擔任小動作高隱蔽的點殺突擊制造得分機會。適中的平衡點也讓我在使用鋒影700進行強力下壓的欲望降低了些許,反倒是在中前場的廝殺里快中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