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雷霆70實際手感怎么樣
2023-05-11 閱讀[70]
第一眼看上去會覺得雷霆70精致又有威嚴,如果沒有記錯在官方宣傳的時候是讓它與"狼"元素綁定在一起的,而我認為,這匹狼可能還有點北歐血緣的森林狼。黑色底漆,高亮的銀標字體,廣泛錯落分布在拍框上半部的貼紙,這都是雷霆70那些精致感的來源。不過細看之下這些碎花確實容易產生戰損的錯覺,好的說法是萬一磕碰了也不容易看出來有瑕疵,不好的說法是沒有磕碰也很難看出來沒有瑕疵。
它的拍框相對收窄,體現出來揮拍的體驗比較順暢,跟雷霆80類似,但揮重比我印象中的80更高一點。
賣點是"大廠最廉價的M40X球拍",而在實際的擊球反饋中則確實有一種類似于雷霆80的回彈感,不過拍子的揮重和硬度比后者都略高,所以在高遠球的體驗中不難發現它的驅動門檻會相對高一點。兩拍更大的差異我認為是體現在了拍面甜區的變化上,由于70的拍頭略微收窄圓潤,導致了甜區面積被壓縮,好處是打準甜區后有更好的聚力感,壞處則是更難找到最佳的擊球點,容錯率下降。如果是想找一把系列更容易使用的高端拍,那么雷霆80依然是首選。
勝利的63線不是我所鐘情的,在雷霆70上我相信N65/N68這一類并不一味強調高彈性的線材會是更好選擇。從出球質量上看,雷霆70的表現堅實而有力,借助偏進攻的整體調教,在對主動球的高,吊,殺動作中都有良好的揮擊手感。4U的版本平衡點雖高,但揮重仍然踩在方便駕馭的點上,借力感明顯。熱身期間的高遠球體驗,更多是在摸索合適的擊球節奏和找準擊球點,甜區的變化確實給雷霆70帶來了與90虎和80都不一樣的適應感受。
我能體驗到它在揮拍發力中的順暢,卻不容易體驗到力量精確傳導到球頭的快感,主要還是得打得準,換而言之你得有更充裕的時間去拿好的擊球點,得更多地爭取打主動球。
拍子的進攻能力,或者說更狹義的在下壓當中的表現,相信是眾多球友更加在意的點。不過承接上一段的內容,我充分打開這拍子的進攻潛能可也是花了不少的時間,至少說明這不是一把簡單能打出滿意威力的球拍。
在終于抓住適合雷霆70的節奏時,我可以放心地說了,相當兇。論一拍重殺的能力,恐怕不在雷霆80之下,甚至有著更加硬朗直接的反饋會讓我覺得70在發力轟中球頭的打擊感更加實在,相比之下雷霆80則是"彈出去"的成分更多。不僅如此,揮重依然得到有效控制,至少相比4U的藍綠廠某些純血進攻拍來說,由揮重控制帶來的連貫能力橫比在平均水平以上。雖然反饋大相徑庭,但雷霆70,80和90虎的主動得分能力基本都在同一個檔次上。
也要看到拍子在創造進攻機會的造詣,最基礎的便是處理網口小球的能力。雷霆70的手感沉穩扎實,我就喜歡用帶點份量的拍子去處理網口的小球,而這把拍子顯然能勝任這一工作。
但平抽擋算是雷霆70的一個小弱項,身段略顯笨拙了不夠靈活。而且在下手位的抽擋中反拍發力感更為勉強,在被壓制時不容易把球頂到位,需要使用者有更好的手指小臂爆發力去實現擺脫。很多進攻拍都有這種情況,我認為這也是70相較于80遜色的地方。同樣道理,在遭遇快速過頂或者被對手打出大角度的球路時,70的掙扎能力也相對來說較為難堪,大概與90水平相當。
總結一下,我認為就頭重桿硬的屬性來說,雷霆70可能是比雷霆80更具有"進攻拍"味道的產品,中桿彈性在線,拍框穩定,且有良好的借力和驅動感,唯獨在拍面甜區的適應上我多花了不少時間。在連貫性能和防守掙扎的能力上,70也稍微遜色了一點,因此在實際使用時仍然要避免妄圖一拍致命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