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寧閃擊6/pb2018對比實戰測評
2023-07-10 閱讀[12]
本人身高175,體重在140到150之間浮動,打法6投4突,變向少,突破更多的是直線加速第一步過人。
首先說一下閃擊6,這是一雙在論壇爭論極高的鞋。幾乎大家都認為這雙鞋顏值很高,但是腳感偏硬,前掌偏寬,到底這些對于實戰有什么影響?
我的結論是閃擊6是一雙帶給我不少驚喜的實戰鞋,一雙適合射手打法的球鞋。
閃擊6最大的優點是極其優秀的防側翻,首先得益于上翻的tpu設計,還有就是大底的外形設計很穩(跟我之前的pg1設計語言類似)。閃擊6的抗扭也是沒有毛病,畢竟中底加一個抗扭的設計不是什么難事,這點我就不得不吐槽一下nike。
閃擊6的鞋面包裹我很喜歡,有點類似于aj32的flywear,比flyknit剛性更強,所以我覺得大家吐槽的前掌過寬的設計不影響它的包裹,除非你是極致變向黨,我的歐文5前掌也很寬,但是歐文5的鞋面不如閃擊6,所以閃擊6的前掌包裹優于歐文5。尺碼我選擇了43.5(平時nike43或者44),所以我個人不是很贊成論壇上大多數人說的這雙鞋偏大,而且這鞋的包裹我認為是不錯的。
大家吐槽得很多的緩震,閃擊6的緩震對于我而言夠用,我這半年來實戰沒有存在衰減情況,上腳初期磨合也很快,我還是很喜歡中底的腳感。
我入手的美國隊配色,雖然是水晶大底,但是耐磨不錯,我室內室外都打,幾乎不打水泥地,外場打油漆地,半年沒有明顯磨損。目前這雙鞋在水泥地油漆地以及木地板上抓地都沒出現問題,這點也值得夸獎。
再說一下最近熱度很高的pb2018,我直接給出結論,這是一雙絕對值得入的實戰鞋。
本人已經很多年沒有穿過阿迪的實戰鞋了,上一次還是羅斯5和沃爾2代,這兩雙鞋一個中底是3/4boost,一個是adiprene+(完全就是板磚,沒有任何緩震可言),所以這次我想嘗試一下bounce中底。
我想說的是bounce是一種很適合籃球鞋的中底,以前在實體店試過利拉德2,3,腳感都讓我很難忘,但由于各種原因沒有入手,這次我不想再錯過體驗bounce的機會。
pb2018的緩震絕對優于閃擊6,而且是一種很神奇的腳感,我之前買過最多的配置就是nike的zoom組合類型的緩震,尤其喜歡曾經經典的前后zoom緩震,但是pb2018的緩震感覺是鞋腳一體的,你不會體驗到那種大面積zoom的明顯軟彈,但是會讓你實戰過程感覺很舒服。
大家普遍認為pb2018鞋楦過緊,但我還是選擇了我平時的正常尺碼43碼(本人正常腳型,腳背稍高)。pb2018的包裹是很自然的那種,這點對于阿迪的籃球鞋很難得,之所以我很少選擇阿迪的鞋子是因為阿迪過去很多球鞋包裹過于生硬,我在試穿的時候就放棄了,例如哈登2,4,還有我實戰穿過的羅斯5以及阿迪ts時期的團隊款(年代有點久遠了,哈哈)。還有阿迪的祖傳不跟腳這雙鞋也沒有,真的難得。整雙鞋鞋楦也很合理。
防側翻沒有閃擊6那么變態(閃擊6是拯救過我兩次崴腳的存在),但是絕對夠用,優秀水平,抗扭也不用說,整雙鞋的各項性能都是屬于優秀的級別,適用的人群也廣(200斤以上不清楚,哈哈)。
很多人所詬病的耐磨問題,這雙鞋我只用來打過干凈的木地板場地,十場左右沒有任何磨損,抓地也很好,外場抓地有待考證,但我相信不會有大問題。
總的來說我認為這兩雙鞋配得上應有的熱度,實戰黨的性價比之選,也是我這半年來的實戰首選,應該會陪伴我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接下來就上圖,兩雙鞋顏值都不錯,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