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上腳感受包括20+ FG,20+ AG,20+ TF,20.1 FG(高幫),20.1 AG(高幫,低幫)這幾個版本。
需要注意的是,腳稍微比較寬的朋友需要慎重選擇,因為這一次獵鷹的整體鞋楦并不算很寬,作為小寬腳的我試穿之后能明顯感覺到足部外側有些許緊繃的感覺。并且我明顯感到要偏大半碼,比如我在穿Nike的刺客12代穿jp265正好,而穿著雙獵鷹只能穿jp260,這也是大家需要注意的地方。
20+
20+作為整個系列的最頂級,搭載了最新的Demonskin鞋面以及全新編織方式的Primeknit,采用無鞋帶設計,包含的鞋釘類型有FG,AG,TF,IC。
非常遺憾的是,20+ FG在專柜并沒有首發黑紅配色,只有全黑配色的FG版本且貨量很少,但是但從這雙純黑色的版本我們仍能感受到這雙鞋凌厲的外形設計,來自于鱗片的仿生設計和超高的鞋領,以及布滿尖刺的鞋面和鞋底,無處不散發著侵略性和攻擊性。
由于我的腳背較高,腳寬也比較大,上腳比較費力,需要鞋拔的輔助。穿上之后能夠明顯感受到比較壓腳背和腳外側。除此之外后跟鎖定以及整體包裹性十分優秀,高的夸張的鞋領并沒有帶來不舒適的感受。但不知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不會像之前的無鞋帶獵鷹一般變得松垮呢?
AG大底采用了之前專供日本的AG/HG大底,這也將會是Adidas之后為所有系列球鞋推出的標配AG大底,整體式的鞋底加上長度并不算大的鞋釘(介于老AG和Nike的AG-PRO之間)。相信也能夠很好的適應國內的大部分球場。
穿著感受和FG版本相差無幾,由于腳背的無鞋帶部分采用了全新的高密度編織方式,有效的束緊了腳背部位以達到更緊致的包裹。讓我的腳背比較難受。
TF版本與FG和AG在鞋面上的差別并不大,只是后跟的外置罩杯被換成了涂層(個人認為這個舉動難以讓人理解)。而最大的兩點在于分離式的大底,這也還讓我十分吃驚的一部分,雖然之前Nike也做過分離式TF大底,但這一雙獵鷹的分離式大底還是給我帶來了一些不一樣的感覺。上手的第一反應是這雙超頂級TF真是重,雖然已經做好了TF會偏笨重的準備,可還是沒想到這雙鞋僅是讓我拿在手上就能感受到比其他我穿過的TF要更重的感覺。
傳說感受方面與前面無異,但可能是因為TF鞋底內收沒有那么強的原因,我上腳這一雙的舒適度比前兩雙要好一些。
20.1
這一等級作為頂級鞋款同樣配備了Demonskin鞋面以及Primeknit編織鞋領,但并沒有無鞋帶設計,在鞋底的選擇上包含FG,AG。并且在這個等級包含了高低幫的分別。Demonskin的鞋面與超頂級有些許差別,但在試穿過程中并不能直接感受出。而實體摩擦條的材質,形狀和分布方式并沒有差別。高幫版本的鞋領高度相對于20+有所下降。分離式大底抗扭也比較良好。
由于采用了鞋帶,20.1級別的鞋舌部分的Primeknit的織法和密度并不及20+那樣來得緊致。但這樣的感覺卻讓我十分驚喜,因為這對于腳背高的朋友算是一種福音。
FG與AG高幫的配置幾乎相同,除了大底以及AG大底并沒有腳后跟上包的罩杯保護之外,它們的上腳感受幾乎一致。
上交之后感覺腳背織物松緊程度剛好,并且不會有緊繃的感覺。系上鞋帶后包裹性達到最高,其余方面與20+相差無幾,而鞋領處也處于緊而不繃的狀態。可以說,雖然腳型較寬,腳背較高的朋友可能與20+無緣,但20.1較好的兼容性能夠讓我們多一個選擇,不至于與這雙戰靴擦身而過。
Adidas這次為20.1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版本,也就是低幫版,鞋領處仍然是采用了Primeknit編織,整個試穿下來我穿的最輕松的就是這雙低幫版本了,不需要費力的套上球鞋,也不需要鞋拔的輔助,腳背的編織也能夠包容各種腳型,這雙20.1 AG是在那天所有試穿中最容易穿著并且兼容度最高的。
但仍然有一些問題,我在穿上之后的直觀感受是鞋領兩側的高度太低,加上Primeknit材質的支撐性較差,導致腳踝一圈部分有一種很空的感覺,同時,由于鞋領采用的是織物,導致有很大可能會在踢球的過程中鉆進球場膠粒。這也是一個值得考量的地方。
總結
如果你的腳寬度正常并且腳背不高,新獵鷹絕對是你不可錯過的一雙全新戰靴,趁著過年之時各大鞋店做活動,可以考慮入手。
如果你的腳比較寬或者是腳背比較高,我并不建議你入手20+超頂級的球鞋,鞋舌部分的高密度織物會壓迫你的腳背,并且鞋楦并不算太寬對于寬腳人群也是一個挑戰。綜合以上的感受我更建議高腳背和寬腳入手20.1高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