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我拿到手的球拍是波力1982二代,作為以波力創立年來命名的波力1982一代曾是這個品牌最出名,最經典的球拍,由于其在波力品牌中重要的地位,1982一代也經歷過多次改良升級,衍生出更注重進攻的1982P和采用實心發泡技術的1982F。這次1982徹底更新換代,作為波力經典的延續,它會給我們帶來些什么驚喜呢?
放眼外觀,1982二代延續了之前一代低調樸素的顏色風格,拍框和中桿依然以碳纖維的黑色為底色,拍框上裝飾了藍紅相間的條紋,加上使用了不上任何補土的烏缺工藝,球拍上依稀可見云霧狀的碳纖維紋路,給人一種原始的美感,雖然1982二代外觀上樸素真實,獨具特色,但是色澤稍顯黯淡,外觀上好壞全看個人喜好。
除去了外觀上的區別,1982II還有哪些升級之處呢?為了方便對比參照,我特意找到了一塊一代的1982P,作為比對,以供參考。
具官方介紹內容來看,1982II的中管采用的是6.8MM中管,不過實際測量下來,其中管直徑為7.13MM,大概是由于底漆的漆水層較厚,1982II與1982P的中管直徑基本一致。
在拍框上,1982二代依舊采用了高分子填充材料,但根據官方介紹,這種高分子填充材料更加先進,可以有效提升球拍力量的傳遞性,并且能更好的吸收擊球時產生的震動,讓擊球聲更清脆,提升擊球質感。
與一代不同,1982II在拍框上2點11點位都加上了連釘,在增加球拍配重的同時也減小了高磅下塌陷的風險。
最后,中管上一個平衡點數據的小差異引起了我的注意,1982P標示的空拍平衡點為295+/-5MM,而1982二代標示的空拍平衡點竟然為295+/-0mm,難道它的平衡點真的沒有一點誤差嗎?
通過手工測量,球拍在空拍去掉熱縮膜的情況下,平衡點確實是295MM,果真分毫不差,這樣的校調想必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為此,我又將球拍底蓋打開,看看這個0誤差的平衡點是如何做到的。
打開底蓋,可以看到球拍木柄的底部有一塊黑色配重,并用膠水牢牢固定住,這樣的配重微調十分常見,但是敢這樣標示,也從側面透漏出品牌商對球拍品控的自信,說明1982二代在出廠前經歷的校調和質檢想必十分嚴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