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bula Cup上市有段時間了,最近幾天大家也都從各種渠道獲得了這一次Rebula Cup升級的一些知識點。先來介紹這次對比的兩雙鞋:明星產品Rebula Cup Japan,這個系列的頂級產品,金字塔尖的存在,集萬千寵愛于一身,價格也是非常之帶勁,2000+基本上是目前足球鞋售價的一線之中的頭部。大貨擔當:Rebula Cup Elite AG,日產之下的存在,印尼產的緣故導致出生就比日產矮一頭,是美津濃重點鋪貨或者說推向市場的生力軍。
內側主要的鞋面都留給了這次大面積的隆起海綿外觀,所以沒有太多的品牌標識。鞋身內側填充的是低回彈海綿,能夠在停球的時候帶來非常不錯的緩沖效果,同時內腳背射門和出球也有一定的蓄能反饋。
外側鞋身可以看到標志性的橫紋組成的RunBrid標識,因為不同大底類型的關系,FG版本的鞋身線條要比AG的順滑流暢很多。外側填充的為高彈泡棉,不同區域用不同彈力的海綿填充。
FG版本的鞋頭上翹弧度相當明顯,離地間隙也很高,鞋頭的空間我個人覺得沒有改良后的Neo III日產那么富裕,不過只要不是太夸張的腳型它也都能搞得定。AG因為大底類型的關系所以鞋頭有大底上包邊,鞋頭空間也還算可以。
先跟大家明確的是,這次Rebula Cup Japan日產的鞋面袋鼠皮面積和前面幾代相比是縮水的,只有鞋頭主要觸球區域這一塊。這一點Elite AG的鞋頭袋鼠皮面積和Japan日產版本一致。說完了分布面積,接下來咱們就說說它們的差異。日產的袋鼠皮在質感和細膩度二者的評分上幾乎能拿到滿分,Elite就差點意思,另外在鞋面內襯中的海綿材質填充上也可以看出,日產的鞋面立體感和高度差異要更加明顯。
還有一個隱藏的細節,如果你對美津濃推出的Wave Cup Legend復刻足夠熟悉的話,你應該能發現Rebula Cup鞋面前部的這個隆起其實就是前掌的車線樣子。
足弓內側靠后半部分兩者都是類似的結構,壓印+車線的設計將鞋面割裂成多個隆起,遠看像是一個個胸肌炸裂的肌肉男。不過還是上文中提到的,日產版本它的海綿填充要比Elite明顯太多,所以觸球時候的感受也是有對應的區別。這次Rebula Cup中重點升級的FT Grip(First Touch Grip)科技兩個級別都能看到顯眼標注,只不過效果的話肯定是日產更加明顯。這個技術可以將現有的鞋面摩擦力提升至原來(Rebula 3)的1.3倍,算是一個提升摩擦力的小bug。
日產這邊這次是完全獨立的ST鞋舌(Rebula 3上的設計移植過來),能夠最大限度的貼合腳背縮短和球面的距離。Elite的鞋舌有兩層以上的結構,最里面是細密的織物內襯,最外層是厚實的PU層,要硬挺許多。另外日產這次把原來的Made In Japan改成了Japan Spirit。
外側鞋身中的美津濃logo全部采用了高周波壓印工藝,和內側的材質一樣,日產版本后面超纖材質同Morelia II Japan一樣,也和之前我實測的Morelia Neo III Japan一樣。日產版本搭載的這個超纖質感接近袋鼠皮,但是在后期的保養,耐磨以及輕量化上都具有不俗的優勢,這也是這一次Rebula Cup袋鼠面積縮水的一個重要因素吧。Elite拼接的超纖材質質感就下降了不少。
兩雙鞋都是內置保護罩杯的雙峰M后跟設計,差別就在于日產的后跟鞋領向里收窄的明顯,Elite就顯得松散不少。
日產的后跟內襯是麂皮材質,在后跟跟腱位置兩邊的雙峰收窄非常明顯,并且有給跟腱預留凹槽,旨在牢牢把跟腱和后跟卡在后跟上。Elite這邊就能明顯看出它本身比較松散的一個開口,另外后跟內襯是超纖材質。
日產MD(FG)版本的大底因為是最高級別,所以用的是輕量化的Pebax尼龍材質,總體來說這個大底三個看點。1,前掌跖骨區域的360°旋轉釘,,給前掌在側向蹬地變向時候更好的自由度;2,位于內側的 D-FLEX Groove 設計,也就是鞋底中部的凹槽,同樣是在斜向蹬地的時候讓足部更好的彎曲;3,Stabilizer Stud技術,提升鞋釘的耐用度。這個大底的門檻其實并不高,前掌鞋釘最高為:1.15CM,后跟為1.35CM,墊層差不多的人草使用起來都還算OK。
Elite這個純AG大底就太熟悉了吧?不管是Neo AG還是前面幾代的Rebula AG,這個TPU大底都是一直沿用至今,基本上滿足大部分國內人草的使用需求。
這一次依舊要吐槽下Rebula Cup的鞋墊表層織物,之前那種砂紙一樣粗糙的材質換成了細網布,雖然柔軟度要好了不少但是防滑效果下降非常之多(這一點在Neo III日產上也存在)。Elite AG的鞋墊表層織物是類似毛巾底那樣的材質。尺碼方面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二者的尺碼都是不偏的,只不過日產的前掌寬度和鞋頭空間不如Neo III日產來的舒服,而Elite AG的前掌就更窄了,寬腳的話還是建議一定要根據實際的試穿感受來,不然前腳掌會比較夾腳。
鞋墊背面主要是給大家分析它們各自的材質。Japan版本的鞋墊這一次用了類似白色泡沫海綿紙(這玩意就是用來包裹易碎品的那種白色的泡沫紙)材質,可以看到明顯的氣泡。這種材質在初期的彈力和減震是不錯,但是不禁踩踏,后期的話會讓鞋墊變成“薄紙一張”。Elite AG這邊用的就是普通的發泡EVA材質。
Japan日產這邊是半掌中底,Elite AG就是全掌中底了。另外再提一點之前直播中有人問到的,Japan日產的鞋面內襯也是選用了跟后跟內襯一樣的麂皮內襯,整個上腳的舒適度和防滑動等細節做的那叫一個到位,印尼產的就沒有這個待遇了。
鞋身重量這邊借用藍色的,JP 275的單只鞋身重量為201.3克,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數據,幾乎和Neo III日產持平。Elite AG JP 250的單只鞋身重量為221.6克。
總結
其實這種跨級別的對比并不是證明二者之間的優劣和好壞,為啥這么說呢?因為不同級別之間本身的差異就是很明顯的,日產兩千多的價格和后期堅挺的市場表現一直都是日系球鞋的代表,印尼產的Elite AG是純大貨路線,初期可能處于高位,但是后期貨量,配色鋪開之后價格回落是必然。所以大家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來衡量自己的購買對象。毫無疑問,兜里有米的,想完完全全體驗這個新的鞋面技術,日產無疑更適合,如果僅僅是想買一雙人草實戰的真皮球鞋,注重性價比,又帶有一些嘗鮮的目的,Elite AG足夠。如果場地差點意思的話,白色還有AS(厚底)版本(藍色好像沒有AS版本),也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