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為誰選擇套膠
總體上來說是
乒乓球套膠的選擇,低價格和高價格的選擇,最終是以人為本的選擇。考慮到澀性外套(包括類似國套)似乎已在反手站穩腳跟,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為誰選擇正手套膠?
簡單地說,我們為的是普通球友:大部分人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動作并不規范,膠皮不必非得符合國際乒聯的規定,別說海綿的厚度可以超標,甚至于你“疊羅漢”,兩塊膠皮貼在一面都不是不可以。
2.選擇什么價位的套膠
國球的球友遍天下,天曉得你能否贏過街對面“成都小吃”的大廚?所以,正手套膠大致有三類選擇:1,沒有經濟收入的學生,用的球板可能還沒有一片外套貴,價廉物美的黏性國套自然是首選。當然富二代除外,但是富二代往往不玩乒乓球這類不夠“刺激”的游戲;2,普通職員,雖然收入尚可,面對動輒三四百一片的澀性正手外套,也許會偶爾嘗嘗大巴的威力,但還是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當然,如果你每個周末必逛乒器店,每個月必買一片套膠嘗鮮,我們向你致以崇高的敬意并艷羨的目光;3,白(領)骨(干)精(英),充足資金殿后,拉開抽屜全是價格不菲的裝備,一切向高端看齊。
這正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那么,如果你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你的“上層建筑”該偏黏還是偏澀?
3.如何根據打法選擇套膠
如果你喜歡精妙的臺內控制,強烈的旋轉,那么黏性的中國套膠無疑是不二的選擇。黏性膠皮+中國海綿完全符合你在臺內四兩撥千斤的擊球方式,無論是搓球,擺短,切球,球都不會隨意冒高,而在主動發力的情況下,諸如加力推擋,橫拉橫打,爆沖對拉,黏性套膠能延長持球時間,讓你將馬力加足再讓球脫板。當然,在無機時代,無法灌膠點中了中國傳統黏膠的死穴,讓更多的品牌求變,推出了黏性膠皮+日德海綿的混血兒。但是基因重組技術的成熟需要時間,目前這樣的組合還只能是非主流。
4.經典套膠推薦
而如果你想追逐迅雷不及掩耳的脫板速度,噴薄欲出的海綿支撐力,把球打成上旋為主的簡單化,那顯然是澀性套膠的領地。同樣,澀性套膠并不意味著沒有旋轉,有些國套將膠面改澀的同時,其磨砂表面能夠還原一部分隨黏性而去的膠皮摩擦力。而外套也不乏有著良好裹球能力的佼佼者,比如尼塔庫的Moristo 2000系列,蝴蝶的Sriver系列等,擊球的瞬間就好像有無數個小吸盤,把球吸住的同時加上海綿良好的蓄能特質,將球迸發出去。
無論你選擇了什么樣的膠皮,請記住一切以人為本。這里的“人”并不局限于打法類型及球技的高低。身邊的球友想換膠皮,向你征求意見,那讓別人先試試你的裝備吧。沒有經過嘗試,他永遠不會知道是否適合自己。就像失戀就得喝悶酒?別逗了,喝乳娃娃不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