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閃現分兩款,SPIN旋轉和SPEED速度。硬度選擇均為42/44,海綿厚度2.1。對比來看,旋轉的顆粒比速度顆粒直徑更粗,顆粒間隙也比速度小,同度數捏起來感覺旋轉硬度更高。海綿摸起來很細膩,小孔蛋糕,這點上和05還挺像。兩款套膠的海綿應該是一樣的,或者我眼拙看不出區別。整張重量,旋轉66.72克速度64.20克,相差不大,對比德蛋海綿動輒70+克,可以算的上輕的。膠面澀性,阻尼感尚可,底皮張力不是很強,這樣的設計可能更多的會考慮控制方面不會虛彈吧。
這次試打一開始我給正反面貼在了銀河U2 PRO底板上,上手一試就發現底板根本支撐不住。果斷抓起來朋友的VIS貼人家反手(正手藍省)。海綿這次做的非常棒,手感很舒服,吞吐感覺很強烈,手感也清晰,跟Tenergy真的有那么幾分相似。膠面摩擦都非常不錯,因為底皮張力不是很強,虛彈的情況真的少了很多,被我猜中了。發球接發球都能較好的控制旋轉。整體上來說,海綿犧牲了一些力量,多了一些手感和通透。
不同的地方:速度型的速度真的挺快,顆粒細加上間隙大,更突出海綿的彈性,發上力球嗖嗖的跑,弧線偏長,相比旋轉型要低平一些,稍不注意容易蹭網,手法上需要注意的是多加摩擦。旋轉型的速度沒有那么快,弧線相比速度型略高略短一點兒,出球比速度型慢一些,裹球感更好,摩擦很充分,擰拉很輕松,動作大了容易擰出去,需要控制一些摩擦的量。旋轉型的聲音很好聽,打透了金屬音噠噠的,聽起來很悅耳,速度型的聲音悶一些。借力方面感覺旋轉型更好一些,輕飄飄的來球,用速度型容易碰掉,旋轉型能有不錯的表現。防守上兩者半斤八兩,但感覺用旋轉型更穩定一些,抗重板也容易一點兒,手法上沒太多講究。
整體來說,這次的海綿是亮點,海綿活性韌性彈性做的都很好,搭配上調整過的底皮,可以媲美一些常用的反手套膠。
旋轉型對比狂飚3-50:旋轉上差不多,但狂飚3-50的海綿感覺吃球更脆一些,旋轉型更渾厚手感更舒服。因為膠面的不同,旋轉型吃轉的情況要少一些。狂飚3-50制造旋轉更依賴膠面一些,旋轉型更依賴海綿和底皮的整體形變。
速度型對比驕猛紅V:紅V要更快一些,但是脫板也更快,速度型在手感清晰度上有優勢,控制上也比紅V有一定的優勢。弧線速度型比紅V更直一些。
搭配建議:纖維底板或者較為扎實的純木七層底板。直板反手選擇速度型,彈擊技術用的更多一些,擊球的點也偏高點期,更為舒服,重要的是重量也輕。橫板建議選擇旋轉型,更能發揮全面的技術,發上力速度也不差,硬度統一選擇42度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