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系是40度起步,T系是36度,為什么D系打起來似乎比T系更通透?這個更通透的手感,其實不算是真相,因為這個通透的感覺其實只是半透,D系真正要打透的難度實際上還是超過T系的。半透的說法,其實主要是指的中小力量出球的感覺,有別于大力量出球時候的手感。因為乒乓球運動,不可能每一板都是大力量擊球。就算網球,也不是每一板都是大力量擊球,網球里面也是有過渡性的處理。
中小力量擊球的概率,并不會比大力量擊球明顯更少,就算是國家隊比賽,他們也是有過渡球,也有中性球,不會板板大力量擊球。業余的有時候過于關注膠皮和底板的大力量擊球性能,從而忽略了中小力量擊球的性能。尤其是拉沖下旋,其實撞擊明顯比拉沖上旋更少,這種其實算是中等力量擊球,能拉好下旋球的膠皮和底板才是好底板。波爾就聊過這個話題,他說他之所以不打波爾zlc,就是因為波爾zlc拉下旋的時候弧線太長,很容易出界失誤。
蝴蝶之所以開發D系,原因之一肯定是改40+塑料球帶來的巨大影響,速度和旋轉的降低,人們都在追求去挽回。更硬的底板,更硬的膠皮,但還要保證旋轉,要保證弧線的飽滿,所以實際上的難度并不低。
要保證旋轉,要保證控制,首先就得讓套膠持球感變好,實際上,持球感是關聯通透感的。只要套膠的持球感變好,那么必然通透感是變好的。反之亦然,通透感好的套膠,持球感都不弱。舉個例子,不刷油的狂飆,那個通透感是很差的,持球感也差。所以說,通透感和持球感其實是密切關聯的。
D系為什么比T系感覺更通透?主要的原因應該就是膠面相對海綿的硬度差,還有就是D系的膠面應該是更薄一些所以更容易形變。T系的海綿是36度,而D系的海綿是40度,那么相對來說,D系的海綿應該是比膠面硬度高得更多。也就是相對來說,D系的海綿比膠面是硬得更多,那么這就會帶來一個有意思的效果,D系在海綿形變之前,膠面就產生明顯形變,帶來的效果就是D系在中小力量下的持球感會好過T系。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改40+之后,德套旗艦都是減薄了膠面的,這樣膠面就容易打透和吃球。蝴蝶沒理由不這樣去做,雖然蝴蝶并沒有宣傳這個,根據實物觀察來看,D系的膠面也應該是比T系列更薄的。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D系比T系的手感通透性,其實只是中小力量下的一個感受,也就是半透板的時候,你會覺得D系更通透。但如果大力擊球,D系其實是比T系更難打透的,同時,T系的裹球其實是比D系要好的。如果對此結論此懷疑態度的,建議去看看松平健太的測評。松平健太也覺得T系深度裹球其實比D系更好。
中小力量下的半透感覺,D系確實表現很好,甚至是超過T系的。但這并不意味著D系就是比T系更容易完全打透,因為D系歸根結底是海綿更高的,是底勁更足的,蝴蝶設計制造D系就是為了提升強力擊球的單板質量。有些業余的誤以為D系就比T系更容易打透,所以反手配D05,實際上除非你刷膨脹油或者配超級林昀儒,否則反手是打不透D05的。松平健太也測評過D系,他也說反手D05難以打出高質量,D64和D80是更容易打出質量,D64是對方覺得最難防守。
D系比T系的通透性,更像一個"假象",D系半透的時候確實表現更好,但全透的難度其實是更高。這個情況其實在底板界也有類似的,vis借力是不錯,但完全打透的難度其實是比較高的。總之,套膠和底板的硬度都要量力而行,反手能打透D64已經是高手了,對于業余的來說林高遠alc或者波爾精神可能比vis更容易完全打透(實際上,格林卡現在反手打的就是D64,業余反手不打D80,直接上D05實在是有點小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