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渠道消息表示:這次WOW7采用的是全掌云科技,搭配Bounse+及Cushion作為中底緩震。如果消息屬實,那么另一項“新科技”不出意外我相信還是一種發泡緩震材料,可能同樣是巴斯夫生產。
雖然新的科技值得期待,但是我并不那么看好這個材料緩震會有多么牛X的表現。
原因一:單純材料緩震的加法效益并不高
單獨把這幾個小哥拎出來看,你會發現,沒幾個是能打的:前B后C(Bounse+ 搭配Cushion)基本可以用板磚感受來形容,震腳感受比較明顯,云科技在我們工作室的小伙伴看來,在緩震材料中,只能算是個及格的水平:因為云在大多數球鞋中占有較大的厚度,且回彈一般
前掌搭配了云科技的球鞋往往在啟動感方面要略遜一些。如果把他們全部加起來,厚度問題,以及彈性反饋問題,可能無法得到根本上的解決。
這一點,Drive Foam表示:“你們一起上吧,我趕時間。”回彈性能更出眾的Drive Foam,在我個人看來,可能更適合作為旗艦鞋款的擔當科技,把它單獨拉出來去搭配新的緩震科技,是不是更簡潔,更有效的選擇呢?
原因二:Drive Foam的威脅
就階段性而言,Drive Foam的口碑是比較不錯的,李寧從巴斯夫那兒買來的這項科技,相信價格不會很低。這時候再研發出一項新的材料緩震,個人認為,這樣對李寧來說,益處不大。
剛把Drive Foam立起了門面,有效造勢了一波,結果勢頭盛行的時候,又出來一項新科技“搶自家生意”,不太合適。
如果新科技的性能是不如Drive Foam的,那這項新科技,實則并沒有什么存在的意義,既不能傳承WOW6相應的實戰口碑,也不能成為未來產品的賣點,我覺得,李寧不至于在這個時候搬石頭去砸自己的腳。
當然了,如果你說這項新科技是升級版的Drive Foam,Drive Foam 2.0,誒,我是能接受并且理解的。
但是前期的媒體宣傳一致表示“前掌沒有使用Drive Foam”這一類的話,會不會有點問題,而且目前新科技只是沒有被命名。到時候叫Drive Foam 2.0,也是新科技。好像......也沒啥毛病,好吧。
當然啦,上述的內容都是瞎扯,因為我們TM根本沒拿到鞋子,也在短時間內沒辦法開箱這雙李寧的重磅鞋款。不過對前掌那塊切槽的設計里面的東西,我們是很想看看它的實戰表現的。
新的材料緩震?我更偏向于是升級版的Drive Foam,我覺得可能可能性較大,如果它真的還是材料緩震科技,說實話,我的期待值也不會很高,畢竟材料緩震各大品牌都玩了好幾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