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看不到阿迪達斯的LOGO,但是我看到了一個這個麥迪LOGO。在03年04年那會,阿迪達斯一個麥迪的LOGO可以打耐克的半壁江山,這一點毫不夸張。絲毫不吹牛,在麥迪的LOGO面前其實當年來說飛人的LOGO已經是不那么給力了。
因為那一年來說我們這一排的年輕人,只要看球的都是麥迪的粉絲。當時和姚明一起來北京在中國在天安門廣場拿著這雙鞋照一張非常經典的照片,同時麥迪穿著這雙鞋35秒砍下了13分,包括麥迪時刻,所以說它的LOGO和他的球鞋,在我們這代人心中真的是非常非常有代表性也非常非常有地位。
回過頭來我在想一件事情,我那個同學他腳上穿的TMAC4,我腳上穿的李寧。但是最讓我心里面有波瀾的是好貴,有的時候其實我們對于一雙鞋AJ或者YEEZY琳瑯滿目這種類型的球鞋。
用審美,顏值,造型這種東西來評判是沒有一個標準的。比如說有人覺得好看有人覺得不好看,但是價格是有標準的,四千塊的鞋子就是牛批;五千塊的鞋子就是牛批。
貴意味著稀少,意味著厲害,意味著等等一系列的東西。所以說這個東西是有標準的。其實對于我來講當時看到這雙鞋,真真正正除了他很厲害以外最打動我的事情就是—貴。
其實除了姚明麥迪,阿迪達斯相關的那些東西外,麥4身上還有這非常獨特的地方,那就是他的科技。
對于我們那個年代的人來說看到這個東西,其實就算今天來看他都是黑科技。他跟AJ33可能有點不一樣,他看上去就非常的高大上。
包括汽車發動機,工業設計這些德味略濃的東西,你一看TMAC4的這個屁股 ,就能想象到德國人那種精神和理念在這里。
鞋面也可以算的上是一體式的皮面材質,上方是一個雙向的魔術貼來鎖定腳踝然后中間是一個一體式的全掌的內靴。
接下來,我們展示一下這雙TMAC 4的HUG科技。
打開后跟紐扣,一條精致且印有TMAC LOGO的塑料片就在眼前,頭上還有個黑豆豆,看著就很高逼格,有沒有。
然后打開這塊塑料片,一跟長長的像螺絲一樣的玩意兒,上面卡著塊帶有阿迪LOGO的接口,然后兩根鋼絲線連在兩側,蓋子內側則是麥迪的球衣號碼—NUMBER ONE,整體看起來呢,機械感十足。
將螺絲帽往右邊一扭,內部這塊黑色坨坨開始朝外蠕動,鞋身則被兩根鋼絲拉著漸漸變緊,主要拉扯的是這兩側的區域,帶動著內部的一整塊塑料片,給你的腳部一定的包裹感受。
往左邊扭呢,黑坨坨就逐漸往鞋蠕動,鞋身的包裹也就比較放松了。
這一項HUG科技的操作手法呢,差不多就這個樣子。
如果你是你個低調的,內斂的,不怎么愛裝逼的朋友的話,其實不用打開這個蓋子,也可以操作這個HUG系統:打開紐扣之后,可以直接在這個螺帽上搓,往左搓,就變緊,往右搓,就變松。
雖然整個過程,都給人一種濃厚的裝逼感,但實話實說,HUG科技所帶來的包裹感受,并不是那么的極致。和常規的鞋帶系統相比,包裹感受,還是要略差一些的。
把TMAC4放到現在一個時代來講,這雙鞋是一雙絕對不能打球的鞋,鞋子非常的硬,非常的重。一只TMAC4的42.5碼,重量是610克左右.
但是在04年來說阿迪達斯的態度想往科技這方面行走的狀態可能是現代球鞋身上所不具備的一件事。
實事求是的說,這雙TMAC4放到今天是一雙絕對不合格的,垃圾中的戰斗機。但是有一點來說的話,這一個HUG技術的使用,我覺得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工作,絕對不是厚古薄今。
其實現在的很多籃球鞋我們來看一下,比如說哈登—,鞋面用了什么科技,然后鞋底一個Boost一雙鞋OK了 。耐克可能就是一個氣墊,把氣墊切兩塊,或者把氣墊內置,讓鞋面一個FK一個球鞋就設計完畢。
其實我覺得很多老前輩身上值得研究和探尋的點很多,因為這可能會達到一個全新的創意在這里。
我的一個觀點可能不一定對,那就是未來的球鞋的發展,可能很大一部分的創意的點在于可調節。現在球鞋有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在于每個人的腳型不同,每個人的腳背高低不同,每個人的打法不同等等。
基本上可以這樣說,市面上沒有一雙鞋可以做到適用于所有的人群。我們為什么會用這樣的一個態度來對待TMAC4,是因為我們從它身上看到了一種對于創新的渴望。
其實那幾年阿迪達斯每年都能給我們驚喜.我們今天吹捧的并不是這雙鞋,而是那個階段阿迪達斯這個品牌的態度。
同時那個階段,銳步的充氣等等的黑科技琳瑯滿目。每個專賣店里面都有一項能夠發出“哇哦” 的尖叫聲的科技。再看到這雙球鞋結合我們之前在公眾號里面聊到關于海沃德以及各大球星紛紛跳槽。
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之下,會出現一個百家爭鳴的時代。包括國產來說的話,我們看到的點很大一部分在于國產還是在沿襲著耐克阿迪的路子。
你有BOOST,那么我們李寧一個DRIVE FOAM;你耐克有REACT 我們安踏研究一個FLASH FOAM然后鞋面你有什么PK,FK那們就去爭取研究一個A-WEB然而這樣一些科技都在一個平臺之上所以說。國產品牌以及創新品牌在未來的基礎上實現一個百家爭鳴。
但是我們是不是可以跳出一個思維,不在這個平臺之上呢。很顯然一個道理Boost React他們的存在可以潛意識的告訴你就是耐克,阿迪他們認為中底科技的意義以及整個鞋底的意義,就是緩震和舒服。
我們回過頭來看看當年阿迪的TMAC6這個GCS當他出現之后可能就會告訴大家,真真正正鞋底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中底科技有很多的發展與方向。
可能這里有一點不自量力的說一下就是說,可以跳出思維了。其尋找一個新的突破口,去尋找新的創新入口關于TMAC4我們已經聊得很多了,但是我們更多的還是從他身上看到的是它的創意以及他在某一個方面所埋下的種子,雖然沒有發芽沒有結成果實但是這個種子可能會成為未來的一項重大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