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盒:
鞋子的鞋盒以藍色和白色為主色調,鞋盒的上蓋印有藍色泡椒標志,這個標志有點像是兩個正反相融合的“Z”,將鞋盒打橫看,這個“Z”由P和G兩個字母連接而成。
鞋盒的下盒主要為藍色,在藍色的邊緣為多層的曲線,鞋盒正面印有白色的“PAUL GEORGE”字樣,鞋盒側標旁邊印有泡椒的簽名,側標上面寫著的是:PG 1 EP,并沒有Zoom的字樣。側標的對面一側是耐克的Swoosh標志。總體來說鞋盒還是挺好看的。
鞋型:
Paul George的讀音,很牛逼的一個空耳,這雙
Nike PG 1的鞋型真的有點像泡椒,鞋頭很尖很有弧度感,就像泡椒的椒尖一樣,和KD5精英的鞋型有點相似。從側面看上去,它的弧度感讓人有種很舒服的感覺,搭配上有耐克的Swoosh標志絕對是球場上一道亮麗的風景。但穿上鞋子,從正面看上去顏值就要下降了。
中底顏色為白色,中底的前部分采用了潑墨點綴,讓簡約單調的鞋子變得不簡單。后跟的設計得干脆利落,上面有一個泡椒的13號,“13”的上面面是是一塊皮質快,連著紫色的鞋提。鞋子的鞋提左腳印有3M反光材料,而右腳為純紫色。
鞋面鞋身:
鞋子的鞋面采用了一體式的鞋面,擁有很強的包裹性,但是這樣的包裹帶來的就是難穿進去。穿鞋子的時候就會體現鞋提的重要性,依靠著鞋提還是能很好地把鞋子穿上。
鞋面為Fuse鞋面,很明顯地可以看到網格和熱痛TPU的分界,透過光,可以看到網格內的鞋面支撐材料,支撐材料可以將鞋面支撐起以致于鞋面不那么塌,保證穿著上腳后鞋子的流線感。而鞋身的材質為皮質,手摸上去的質感很不錯,它的左右兩側都印有白色的Swoosh標志,外側的勾口向前,內側向后。
整個鞋面的最大特點就是魔術貼,魔術貼一邊為黃色的抓提,另外一邊連接著黃色飛線。PG 1的飛線也與眾不同,只有單側,但是它從鞋面內連貫了整個鞋面,穿上后能直接感覺得到飛線的存在。穿上鞋子之后,可以通過魔術貼來調節飛線的松緊度。
鞋帶:
鞋帶顏色為黑色與鞋身的顏色一致,給我的感覺是為了突出鞋舌上面的PG標志。圓形的鞋帶總體來說要比扁平的更加牢固,與鞋帶連接的并沒有飛線。鞋子依靠著比較貼腳的鞋面和一體式設計,幾乎不需要鞋帶來增強對雙腳的包裹。鞋子僅有兩個紫色的五邊形型鞋帶孔,這兩個鞋帶孔給單調的鞋身增添了色彩感,如果沒有這兩個鞋帶孔和PG標志,這鞋子的顏值肯定要掉很多。
鞋墊:
全鞋只有一處有泡椒的簽名,那就是鞋墊。鞋墊正面為黑色,后腳掌處印有紫色的泡椒的簽名,實戰3場下來簽名已經被磨掉了一大部分。鞋墊的背面為藍色,厚度大概4mm,這樣的鞋墊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中底:
中底的主要配置為前掌的Zoom,面積和厚度都算中規中矩,后跟沒有搭載氣墊或者是特殊的泡棉。個人感覺中體的焦點并不在于它的Zoom,而是他整個中底的設計,中底有3處“突起”這些“突起”直接扣住了鞋身,鞋面和鞋后跟。我穿過的Super Fly 2前掌也有這樣的突起,它可以防止前掌的在變向時候的側翻,雖然摸上去很軟,但也會有一點頂腳,所以建議這雙鞋買大半碼或者一碼。
后跟的“突起”和后跟內部的固定TPU配合讓鞋子更加穩定。鞋外側的“突起”下面做了一個切削設計,使得整個中底很有棱角感。鞋型原本就比較尖瘦,加上這樣的切削設計,一眼看去就是滿滿的速度感。
中底的中部結構是有點類似于拱橋的形狀,Super fly4和KD5精英也是這樣隆起的中底,有一定的足弓支撐作用。
外底:
外底采用了XDR橡膠,所以鞋子的定位為外場鞋,這個配色的外底是灰色的,外底契合中底部分上有“5-2-90”的字樣,是泡椒的生日。
鞋底的顏色還是比較豐富的,標出了Zoom的位置,Zoom氣墊感覺還是很貼地的。PG的標志嵌在了鞋底中間,鞋底的紋路為菱形,這些小小的菱形由橫豎分塊的線條組成,抓地力十分可觀。
還有一個特別的小細節,前掌的外底有兩個小小的缺口,這個設計是為了增加啟動性,穿上突破的時候就能感覺得到這樣的缺口有利于鞋子的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