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一大改,耐克Mercurial系列在經歷了兩代“Mercurial 360”之后,現在進入到“Dragonfly 蜻蜓”時代。這一次,耐克的設計師借鑒了蜻蜓翅膀的幾何結構,從貼合性,觸感,抓地力和外觀風格幾個方面著手,為球員們帶來全新速度體驗。從 基礎配置來看,現在的Mercurial Dragonfly與之前的Mercurial 360有很大的差別。首先,鞋面材質使用了極簡的Vaporposite材質,這是一種復合材料,由更強摩擦力的網格材質和高級內襯組成,取代了過去單片式Flyknit飛織材質。從這一調整就可以確定,新一代Mercurial的穿著感與觸球感是會產生變化的。此外,耐克這一次還強調了鞋面的簡潔,構成鞋面的7個關鍵部件是在首發白色款上一一標明的,這些部件都服務于帶來舒適度的穿著感,包裹感,最終達到極速效果。
代表著最優設計的Elite級別FG戰靴,使用到了半全新設計的大底。為什么說一半全新呢?因為球鞋的中底結構與兩代Mercurial 360 Elite戰靴相同,利用了蜂巢結構和鞋墊的配合,讓球鞋大底的硬度與支撐,穩定性更好。而另一半全新的設計就是大家都能看見的外底了,不再是分離設計,前后掌通過一條比較細的支撐脊柱來提升性能。
單看Mercurial Dragonfly Elite FG戰靴的配置,包括高幫Superfly 8和Vapor 14,其實都特別簡單明了,尤其是對老資格球友來說,看到球鞋之后應該心中有數,這就是一雙超纖材質鞋面的速度型戰靴。這類戰靴該有的上腳感受,實戰性能,應該不會陌生的。
試穿感受
來聊聊試穿感受,首先說一下尺碼問題。測試的首發色Mercurial Superfly 8 ELite FG和Mercurial Vapor 14 Elite FG都選擇了EU42.5/JP270尺碼,上腳之后感覺是“我的天哪,‘刺客’叒變寬了。”相信實戰過上兩代Mercurial的小伙伴會有深刻體驗,腳型兼容性早已經不再是困擾大家的問題,只要不是極端寬腳或是極端瘦腳,基本上都能有不錯的穿著體現。如今的新一代,我在上腳后還覺得前掌鞋倉的寬度增加,也許鞋楦沒改,是因為鞋面材質變薄造成的。鞋頭的定型倒不如上兩代飽滿,所以從尺碼選擇來看,新一代的Mercurial“蜻蜓”是不偏碼的。還是那句話,只要不是極端寬腳或是極端瘦腳,都可以穿著。
第二點試穿感受是高幫,低幫兩款Mercurial Dragonfly Elite FG在新鮮上腳時都有比較“冷”的感覺,鞋面,大底都略有生硬感。鞋面的原因是因為輕薄,韌性,這一點比較好理解,畢竟不再是細膩的覆膜織物。而FG大底在初踩場時有些許的異物感,這一點說明新大底還是很挑場地的,如果不是高水準的人造草球場,那就乖乖選擇AG版本或TF版本。
最后一點體驗是球鞋的整體包裹,貼合感。雖然鞋面一開始比較“冷”,但是對腳面的包裹還是非常到位,簡單的腳面彎折,就能體會到沒有磨合開的鞋面帶來的擠壓感。其次是來自足底的包裹,在試穿Mercurial Superfly 8時明顯感受到了足弓位置頂起來,形成與上一代相似的360度全周包裹,貼合。
就試穿感受來說,Superfly 8 ELite FG和Vapor 14 Elite FG都留下了不錯的印象,“刺客”的DNA還是非常明顯,而且新一代主動尋求鞋面設計上的變化,拓寬Mercurial的發展之路也是難能可貴。
實戰體驗
這次實戰評測,我同時安排了高幫Mercurial Superfly 8 ELite FG和低幫Mercurial Vapor 14 Elite FG,而且測試的球員都分別在上下半場換鞋穿著,力求能有個比較清晰的對比。
首先是新鞋落場的磨合問題。兩款球鞋新鮮下場時都需要一定的“熱身”時間,因為全新的Vaporposite鞋面從材質,厚度,柔韌性等方面來看,都要有一個暖鞋的過程來與雙腳適應。換上新鞋進行慢跑,拉伸,讓雙腳習慣球鞋鞋面的感受,然后再進行幾組加速折返跑,通過蹬地,急停等動作讓鞋面在雙腳上完成延展,回收。球員自己完成熱身,Mercurial Dragonfly基本上也差不多暖起來了,這樣再進行真正的實戰,效果會更好一些。
實戰過程中有幾點比較深刻的體驗。首先,不論是高幫還是低幫版本,波產還是國產,鞋面的包裹,貼合效果還是很不錯的,雖然不是單片針織鞋面,但是延續了之前全周包裹的感受。鞋面與腳面緊貼,大底與足底也是嚴絲合縫,這種緊致感會讓球鞋與雙腳的一體感出色,即便鞋子本身沒有很輕量,但速度,發力會很好。不過,由于現在的“刺客”越變越寬,比賽過程中我是停下來收緊過幾次鞋帶的,尤其是鞋帶最前端的兩個扣,由此可見前掌寬度的充分。正常腳型如此,可想瘦腳的球友應該是不能再做“刺客”了。
第二點比較明顯的實戰感受是鞋面非常的“脆”。這種感受實際上是大家覺得鞋面硬的另一種說法,只是我覺得“硬”并不能完全展示Vaporposite鞋面的特點。貼合的鞋面確實不如之前Flyknit織物那般細膩,柔和,但是它的材質特點,厚薄程度帶來了非常真實,干脆,靈敏的觸球感,不管是帶球過程中的控球,還是停球,短傳,那種直擊腳面的真實感非常明顯。此外,Vaporposite鞋面的整體支撐性能出色,長傳,發力射門時給到充分的腳背支撐,再配合緊致包裹與真實觸感,讓其在發力時也能給球員帶來不錯的控制感。就這樣的實戰表現來看,鞋面“硬”只是一種表象,Vaporposite鞋面在新款Mercurial上的使用,肯定是在設計和測試中得到驗證與肯定的,而且新一代Mercurial材質升級,本就是尋求Flyknit飛織材質球鞋的突破。
球鞋使用的全新FG大底,在人草實戰時表現出極好的抓地力,穩定性,同時大底前后高度差和中底包裹設計,確實會有“帶著你跑”的感受。當然,FG大底更適合高品質的天然草以及人造草球場,對場地的要求不低。
最后再來聊一下實戰中感受到的明顯問題——高幫Mercurial Superfly 8 Elite磨腳后跟。我從穿著上一代Mercurial Superfly 7 Elite TF開始,就發現高幫版本會磨腳后跟,也是穿鞋多年,多款很少遇到的情況,沒想到在新一代Mercurial Dragonfly的旗艦級產品上也有這個問題。整個磨合階段都沒有出現,反倒是開始踢比賽半小時左右,后跟開始疼,而且是越來越磨,影響很大。最終,腳后跟成功磨破,也算是整個試鞋生涯中難得的經驗。而低幫Mercurial Vapor 14 Elite并未出現磨后跟的情況,可見問題的癥結在于高幫鞋領在后跟位置的拼接制作。除了磨后跟之外,球鞋的寬度其實也比較令人頭疼,偏瘦腳型的球友肯定是不建議使用了,因為實戰過程中鞋面會越來越柔韌,包裹性肯定不會如新鞋一般緊致。
整體表現來看,全新Mercurial Dragonfly Elite FG足球鞋還是非常出色的,速度屬性明顯,觸控真實,包裹支撐到位,適合寬腳,高腳背,高幫與低幫版本的實戰表現也沒有太大差異,除了高幫磨后跟之外,也沒有其他明顯問題了。
總結
在落場實戰之前,其實也收集了不少關于全新Mercurial Dragonfly Elite足球鞋的實戰反饋,其中比較集中的意見就是鞋面偏硬。就這一點其實在實戰中也去確切體會了,新鞋面簡單的描述為“硬”其實不恰當,這是回歸超纖材質后帶來的新體驗。像真實,干脆的觸球感,充分的腳部支撐,其實是比上一代的織物鞋面要強的。此外,Superfly 8 Elite磨后跟,而且磨得比較慘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最后的建議就是,鞋是好鞋,與上一代的穿著感,實戰感有明顯區別,喜歡脆生生觸感,發力感的球友可以試試。既然高幫磨后跟,那就選低幫,既然FG非常挑場地,那就選新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