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市面上有售的Mercurial Superfly 8 Pro AG是早期的首發(fā)色和附屬黑色,兩款球鞋現(xiàn)在尺碼還算比較齊,售價也在700元上下,對次高端級別的戰(zhàn)靴來說價格已經(jīng)比較合適了。從配置來看,Mercurial Superfly 8 Pro AG的鞋面配置還是比較到位的,整個鞋面用到了Vaporposite復合鞋面,同時鞋領(lǐng)位置也使用了Flyknit飛織,鞋面的關(guān)鍵元素不差。但在細節(jié)上,比如影響穿著感,觸球感以及整個鞋面性能的覆膜,并不如高端款那么輕薄,柔韌,而且鞋面覆膜是沒有ACC科技的。除此之外,目前有售的兩款Superfly 8 Pro AG都是波產(chǎn)的,在品質(zhì)方面還是很有保證。
從上腳感受來看,Mercurial Superfly 8 Pro AG也與Elite級別的高幫,低幫兩款戰(zhàn)靴有不同。首先尺碼肯定是準確的,不偏碼,球友們選擇自己正常碼即可。尺碼選擇正確之后就是試穿,上腳可以明顯感覺到鞋倉空間并沒有Elite級別那么充裕,換句話說,就是Pro級別偏寬的感覺沒有了。雖然都是用了Vaporposite鞋面,但是鞋內(nèi)襯材質(zhì),外層覆膜的不同,都會影響穿著感。襪套式結(jié)構(gòu)帶來的包裹感依舊比較明顯,同時鞋領(lǐng)的性能也還是很出色,穩(wěn)定且貼合,完全不是廉價織物的感覺。AG大底在試穿時沒有特別明顯的感受,因為球鞋整體的重量比起Elite級別也沒有明顯增加,所以大底的性能還是只能在落場實戰(zhàn)時感受。從試穿感受來看,Superfly 8 Pro AG的前掌包裹感要更明顯,如果腳型偏瘦的球友想尋找早期"刺客"的腳感,可以試試Superfly 8 Pro AG。
落場實戰(zhàn)之后,其實是能夠體驗到Mercurial Superfly 8 Pro AG與Elite級別的差距的。首先,還是球鞋寬度帶來的不同體驗,前掌要更緊一些,鞋頭高度收得更為明顯,對于寬腳和高腳背的包容度不如Elite級別,特別是新鞋剛剛落場時。當然,這一點對于本來就喜歡"瘦版刺客"的球友來說是個福利。但是隨著比賽的進行,鞋面也會慢慢貼合腳型,磨合的時間大概半小時到一小時吧。
雖然鞋面搭載Vaporposite科技,但是覆膜的不同會影響到實戰(zhàn)的腳感。在實戰(zhàn)過程中,Mercurial Superfly 8 Pro AG的鞋面感覺更為厚實,雖然觸感沒有Elite級別那么直接,感覺,但是緩沖更足,對腳面的支撐感也更強烈,發(fā)力長傳,射門時更為明顯,與Elite級別效果不同。此外,整個實戰(zhàn)過程中Mercurial Superfly 8 Pro AG完全沒有磨腳后跟,對比評測Mercurial Superfly 8 Elite時的磨后跟體驗,這是非常不錯的感受。
從整個實戰(zhàn)過程來看,鞋面的配置發(fā)揮了穩(wěn)定的性能,傳,停,帶,射有很不錯的表現(xiàn),鞋頭定型更適合不寬的腳型,后跟鞋倉不磨腳,這都是與Elite級別的明顯區(qū)別。此外就沒有更需要強調(diào)的特點了,鞋面功能可以說是很不錯的,實戰(zhàn)很有保證。
Mercurial Superfly 8 Pro AG使用的AG大底與ELite級別看上去是一樣,從視覺上無法判斷是否有材質(zhì)上的變化,但是從單支球鞋重量來看,我們猜測這款AG大底與Elite級別的AG大底應該是有不同。從落場實戰(zhàn)的效果來看,AG大底還是更適合條件出色的人造草球場,球場需要有厚實的膠粒填充,這樣鞋釘才能夠有效插入。實戰(zhàn)中,這款AG大底在抓地力,耐久性,支撐力方面的表現(xiàn)還是很出色,但是后跟鞋釘偏長,如果場地條件一般時會明顯感覺到后跟的高度,而且還會有大底偏硬,容易蹲腳跟的感受。但即便是有小問題,耐克在Mercurial系列上配置的這款AG大底,在整體素質(zhì)上還是很高的,至少會比之前Mercurial系列的AG-Pro大底要更適合人造草球場。
完成評測之后,我們對Mercurial Superfly 8 Pro AG的評價不錯,是一雙值得入手實戰(zhàn)的球鞋。球鞋配置充分展示了Mercurial Superfly的特點,在業(yè)余實戰(zhàn)賽場完全夠用,AG大底在中高端人造草球場上的適應性也不錯,而且Pro級別的鞋型似乎更適合腳型不寬的選手。綜合球鞋的配置,性能,產(chǎn)地以及市面上的售價,耐克Mercurial Superfly 8 Pro AG值得球友們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