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度
對我而言,第一眼一定是看粗度,因為我比較喜歡打0.66mm以下的羽線。KT66剛好0.66mm,還可以。不過一開始沒太大的期待,因為之前打過同樣是0.66mm的線-vbs66n,彈性跟0.65mm的線真有點距離。
價格
兩根30包郵,細線來說很便宜?;旧霞毦€比粗線不耐打是一定的了,穿線頻率會比較高,比較費錢。如果太貴的話根本打不起,好比bg66um和AS,單包價都28以上不包郵。為甚么我說單包呢?因為穿線費每個地方都不同,而大盤線一開了線就會老化得比較快,普通球友一年根本用不了一盤。普通球友買單包比較合理,用一包開一包。加上KT66F兩包就包郵,不怕打不完。
穿線
我的球拍平衡點305mm,拍框比NF800大,比Duo10小,大小適中。中桿硬度跟LDF差不多。重量86.6g聯機連手膠(去底)。用SZ走線,豎26磅,橫26磅,一磅到底。穿線時,覺得線很軟,表面紋理很淺,涂層也不粘。如果只是乍眼一看,或者用手輕輕摸一下,只能看到和摸到光滑的表面。不過,上了26磅后,也沒有想象中滑,橫豎都咬得住。
實際使用
大約10小時(4小時抽墻;5小時單打拉吊:1小時雙打),大約相等于四星期每星期兩至三天初中校隊雙打比賽的強度。
首3小時抽墻,感覺偏硬,雖比vbs66n較,但比bg66um和no1硬不少。彈性比vbs66n好,但線回彈比較慢。在這三小時內,橫豎線都能咬得住,表面也沒有明顯磨損。不過,有一點不太爽的,就是在細線來說,這線的擊球聲有點悶,不亮,沒有「趴,趴」的聲音,不像26磅的bg66um有清脆悅耳很有質感的金屬聲。
接著1小時的抽墻,球線明顯軟化,擊球感越來越模糊,而且有點滯后感,手感越來越像no1。不過,線還是咬得住,而且可能是因為穿了幾天,打了四小時,磅數丟了一磅多,軟了點,但彈了點。線除了骯臟了點,大至完好。
其后,因為還有一根kt66,所以在單打前一天,穿了在后備拍,以防萬一,而且可以打幾拍,試試線在全新時控球能力。3小時拉吊單打,一開始我還在用之前抽墻用的拍,發現球線已開始不行了。不行不是說會斷,而是線已很軟了,手感像是23磅的拍了。不過,彈性過在,在底線還是能輕松打到對面底線的。此外,防守時的反彈性還是可以的,能大致上回出自己想要的球路。接殺時,能利用球線本身的軟和小彈,將球卸力,輕擋過網。只是因為線變得太軟了,手感比較模糊。另外,因為線已軟了不少,網前小球也不太舒服,而殺球時也有點滯后感,卸掉了部份的力道,出球也慢了,不太爽。
此時,我取了后備拍出來打了幾拍,看看分別。因為kt66f本來就是偏硬,后場高遠球相比bg66um比較費力,殺球球速相比bg66um也比較慢。網前則因線偏硬,而且表面光滑,也不粘,沒有包球感,但因為線偏硬手感比較直接,所以也不太差。平抽方面,雖然沒有vbs66n那應爽快,但比vbs66n省力,因為硬度剛好。防守時就因為彈性不足,挑球比較辛苦,而卸力輕擋也比較吃手感,因為包球感低。
打完幾球后,又回到舊線,繼續打。除了更軟外,橫線和豎線也開始咬不住,變得很容易跑線,要不停的理線。這點對于拉吊打法的我算是至命傷了。因為線一跑,球就很易走偏了。后來發垷,球線橫豎交點,有多點起毛和磨損,位置主要集中在線床中央。
另外2小時的拉吊單打,我繼續用用了7小時的kt66f。本想線都起毛磨損了,應該很快會斷,結果不是。線彈性還在,但跑線有點嚴重了,因為線床中央的橫豎線的交點,線衣都磨掉了,線芯和線芯相交,根本咬住了。不過,我還想看看打到何時才斷,加上另一天跟不熟的人雙打,最近都在打這枝拍和線,而后備拍雖型號一樣,但線還是剛穿的感覺跟打了9小時的彈性不同,所以還是先用用舊的了。
雙打實際上場時間一小時,因為因雙打,加上跑線有點嚴重,就決定主要是抽擋殺就好了,控球和角度上都不做太多了。其實線到了這樣也沒甚么好測了,就看何時斷。結果是,不斷。可能是我基本上沒重殺,而且水平不高,所以打不斷。不過,打完這場,我也忍不住剪了。用了一個月,剪了都不過份吧。
耐打度
我用線主要看手感,耐打度對我來說不太重要,只要不是打幾次就嚴重磨損就行了。耐打度有兩種。對很多人來說一條線的生命是由穿上去開始,直到斷線。不過,對我和對手感比較有要求的人來說,當一條線線衣磨損,線和線之間咬不住,或線軟了,彈性差了,就沒用了。KT66F的耐打度,就我而言大概有7實際打球小時,換算下來大約是一個月每星期兩次兩小時雙打。
總結
雖然彈性和響聲比不上bg66um,而控球比不上vbs66n,但性能中規中矩,彈性還不差,性價比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