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介紹:
刺客作為長久以來最受大眾喜愛歡迎的球鞋,一直以來都有著非常高的銷量以及市場好評度。刺客以其外形亮騷,配色眾多且功能性十足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大羅,C羅都是穿著刺客而成為巨星,刺客也一直被視為是前鋒的首選,也是它名為刺客的原因。轉眼間刺客誕生也有近20年了,雖然刺客在2014年已經發展到了第十代,但是Victory作為刺客系列的中級款,這才出到第5代。
第一印象:
評測這款球鞋時,一開始其實我是拒絕的。因為我不屬于速度型球員,而且腳比較寬,所以一直排斥像刺客,f50,evoSPEED這類的速度型球鞋。第一時間拿到這雙球鞋,我的感覺就是球鞋輕盈,至少比同級別的f10要輕。其次就是這款球鞋真漂亮,銀色的配色配上足弓的“CR7”字眼,看著十分的亮騷,絕對適合我們90后,00后的年輕人。
尺碼選擇:
我依然選擇我常穿的43碼(JP275)的球鞋,尺碼方面來說,不偏碼,如果大家選擇的話按照評測是自己穿的尺碼選擇就可以了。上腳的第一感覺是球鞋略緊,我這種寬腳果然還是不太習慣。但在實戰半場球鞋完全暖開了,不會擠也不會難受。
鞋面設計:
這雙刺客中級款CR7采用的是普通人造超纖材質鞋面,并不是頂級款與次頂級刺客所使用的Teijin人造超纖材質。雖然這款中級款球鞋的普通人造超纖材質鞋面質感輕薄,但鞋頭設計略微扁特別是鞋舌最前端,穿著感覺有點壓腳,不會難受暖開了就好了。
鞋頭設計有磨砂涂層,目的是防止球鞋開膠和磨損,在人造草地上實戰球鞋,這設計的功能性是相當的好,但我個人是不喜歡這個設計,覺得他破壞了球鞋整體的美觀度,讓本來以漂亮著稱的刺客有點不協調。
球鞋鞋面在蹬地的時候,會出現明顯的褶皺,特別是鞋舌兩邊褶皺的特別厲害,會有些難受。不過也是因為我的腳很寬所以撐的鞋面撒開了合不攏。
我穿不了刺客第十代的頂級款,因為頂級款采用了一體化的鞋舌設計,雖然具有跨時代的設計意義,但是這樣的設計使得鞋身的延展性降低了,我我塞都塞不進鞋里,更別說穿上去體驗腳感了。但是,此次評測的中級款刺客是傳統的鞋舌設計,所以,給了我實戰的機會。這樣的傳統式鞋舌設計雖然還是有圖中所見的跑偏問題,但總比不能穿來的好。這里我就要吐槽下頂級款的一體化鞋舌設計了,雖然它能防止鞋舌跑偏,異物進入鞋腔,但這樣的設計使得本就挑腳的刺客更加挑腳了。
鞋面采用一體化人造超纖材質,鞋面只有后跟位置有一條縫線,使得球鞋的整體性更佳。而球鞋的后跟小巧包裹,有些柔軟不會讓人難受,但是會有鞋缺乏安全感。很擔心極具轉身蹬地的時候會出現球鞋嚴重變形,甚至是扭腳的情況。
大底:
熟悉刺客AG球鞋的朋友都知道,刺客中級款的這款AG大底是上一代刺客9的AG大底設計。鞋釘稀疏細且長短不一,使得刺客9的AG大底有著10有9斷的不好名聲。不過,我實戰了5-6場,劇烈的比賽以及平時公司同時踢球情況都有,但并沒有斷裂的情況出現。
圖中我手捏的這兩顆鞋釘,正是斷釘情況比較多的兩顆鞋釘,這是一個設計失誤。這兩顆鞋釘的位置是后跟受力最大的鞋釘,但是,這兩顆鞋釘的長度明顯比其他長,在蹬地發力時由于鞋釘長短不一,受力不均勻,所以斷釘的風險就增大了。我個人建議將這兩顆鞋釘磨去一些再實戰。我們再說說這個鞋釘設計,鞋釘為中空設計,目的是減輕球鞋的重量,畢竟速度型球鞋的首要條件就是輕。但是這個設計使得球鞋鞋釘就成為了沙子,塑膠顆粒的收集器,那么塞滿了東西的鞋釘,質量與實體的鞋釘又有什么區別呢?
傳球:
這款刺客中級款球鞋的鞋面輕薄,所以傳球停球的時候,會覺得很脆,這種脆的感覺怎么說呢?就是觸球的時間很短,基本一發力一碰球,球就走了不會拖泥帶水。而且球鞋的鞋面質感比較舒服,傳球的反饋感覺也很好。
帶球:
速度型的球鞋,帶球本該是強項,但是由于我的速度不是強項,所以我的實戰感覺是普普通通,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也符合它400多元中級款球鞋的定位。
射門:
這雙鞋的射門方面給我的感覺也是普普通通比較一般,我我個人比較喜歡具有摩擦屬性的鞋面。而這雙刺客是不具備摩擦屬性的。光滑的鞋面對于我來說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才能熟悉。發力來說與傳球的感覺很類似,很脆很實典型的人造超纖材質鞋面發力感受。
總結:
這款球鞋,我推薦給正在讀書的中學以及大學學生。我也剛剛畢業了解不是每一個學生都消費的起1000多頂級球鞋。所以這類性價比很高的中級款球鞋,是很多消費能力有限朋友的首選,這也是我推薦的原因。首先它配置不錯,外觀好看,AG大底又符合我們國內大多數學校的人造草地條件。其400多塊錢的售價大多數學生都消費的起,我想喜歡C羅的朋友可以選擇。不過記住后段的前面兩顆鞋釘要記得磨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