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為什么要限制發球高度,主要有以下幾點:
(1)避免身高優勢:羽毛球比賽中,如果不對發球高度進行限制,高個子球員可能會因為身高優勢,發出過高的球,從而給對手接球造成困難。這種由于身高差異導致的不公平優勢,會影響比賽的公正性。限制發球高度(一般為1.15米),可以有效減少這種不公平現象,使比賽更加公平。
(2)統一判定標準:在規則修改前,發球高度的判定主要依靠裁判的主觀判斷,即發球時球拍擊球點不能高于發球員的腰部。但是腰部的具體位置因人而異,裁判的判斷也可能產生誤差,導致爭議不斷。限制發球高度為具體的1.15米,使判定標準更加統一,大幅減少了爭議,提高了比賽的流暢性。
(3)鼓勵技術發揮:限制發球高度后,球員需要更加注重發球技術的運用,如控制發球的速度,弧度,落點等,以創造出進攻機會。促使球員不斷提升自己的發球技術,使比賽更加激烈和精彩。
(4)提高比賽質量:通過限制發球高度等規則的制定和執行,可以提高羽毛球比賽的質量和水平,吸引更多的觀眾和參與者,推動羽毛球運動的普及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