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MA Future 5.1FG的鞋型始終保持一個圓潤厚重的流線型,5.2這邊可以明顯感受到有點散,鞋領,鞋身中段有一個比較明顯的分界線,不過它們二者對腳型的兼容性都蠻好,再加上鞋舌的彈力和織物鞋面的拉伸,不會出現上一代夾腳的情況。
5.2這次給我的驚喜就是,雖然鞋面織物在極其細微的地方還存在些許差距,但是它在First Touch區域的熱熔膜覆蓋要比5.1更大。所以單單就大家最關注的鞋面材質這方面,5.2的性價比還是非常到位的。
靠近內側大腳趾的區域依舊是熱黏合了一層極其薄的黑色材質,這個材質上分布了非常細小的磨擦顆粒,可以起到一定的摩擦作用。5.1的材質自然要比5.2的細膩一些,多了一些澀澀的阻尼感。
為了提升鞋面的透氣性,這一次Future 5.1和5.2在鞋身內外側都有部分區域沒有覆蓋熱熔膜,這無形中增加了織物鞋面清理的負擔。雖說兩款鞋鞋面材質的紋路,結構,織法都類似,但是細微的差異是5.1的鞋面隆起立體感更好,黑色蜂巢區域略大,其余二者差異很小。還有一個比較關鍵的地方在于,5.2的鞋面在靠近大底的部位就全部是黃色的一體化織物了,而5.1即便是靠近大底邊緣依舊是黑黃交替的鞋面。
鞋領對比
兩個級別的鞋領材質明顯不同,5.1用的是我們熟悉的evoKnit織物,本身彈力出色并且有各種螺紋樣式,5.2這邊的織物材質就差了一個檔次。不過跟大家解釋下它們鞋領和鞋面的拼接方式。由于是兩種不同的針織材質,兩款鞋的鞋面和鞋領都是通過車線的方式縫制在一起的,這導致在穿脫的時候用力過猛或者拉伸過度,會讓縫合線的地方有一定的脫線風險,這個案例已經在論壇有過不少,包括鞋身中部的縫合線,所以這里還是建議大家在穿脫的時候不要用力過度,盡量提升它的使用壽命。
后跟對比
因為鞋釘高度的關系,FG要明顯比MG的高一塊。另外,兩雙鞋雖然都是類似的后跟結構:內置包裹罩杯外加縫制織物鞋領,但是頂級FG的后跟收的更窄,鞋領也是如此,MG的后跟要圓潤一些,另外鞋領顯得松散一點。5.1的Future是彈力鞋領直接刺繡的,字母和織物融為一體,5.2這邊就直接是絲印了,級別差異導致的工藝縮水顯而易見了。剩下的共同點就是,后跟上的黑色材質同樣跟大腳趾區域的材質一樣,具備一定的摩擦力。
大底對比
頂級FG的大底上加入了和鞋面類似的印花圖案,不過這個黑色的斑點是在使用過程中可能脫落的,跟電鍍大底類似,會有損耗。輕質的Pebax尼龍大底讓它在重量上不會太吃虧。前掌鞋釘最高為:1.35CM,后跟鞋釘最高為:1.4CM。MG是全掌TPU材質,鞋釘分布非常密集,勝在穩定扎實,前掌鞋釘最高為:0.65CM,后跟鞋釘最高為:0.85CM。
鞋墊對比
5.1的鞋墊表面覆蓋的是一層類似于仿麂皮的織物,質地細膩,防滑效果出眾,缺點是使用久了織物會沾腳底的汗水發生板結,失去效果。5.2的鞋墊表面覆蓋了一層毛巾底一樣的粗糙織物,質地粗糙,有明顯的顆粒感,也具備一定的防滑效果。
尺碼方面,兩個鞋墊的長度和寬度數據一致,凈長度為:28CM,前掌最寬處9.2CM。
5.1FG的試穿感受:尺碼正常,適合大部分腳型,包裹感到位,5.2MG的試穿感受:尺碼正常,前掌略略空一點,包裹沒有5.1那么出色。
翻到背面,可以清晰的看到兩個鞋墊的前后掌都有黃色的打孔減震材質,這一點PUMA確實要比其他品牌來的厚道太多。
最后我們來看看它們的模具型號,如圖所示可以得到結論:5.1FG和5.2MG的鞋墊是同個模具生產,材質都為紅色的發泡EVA,背后均配備黃色減震材質唯一的差別在于表面覆蓋織物。
單只鞋身重量對比
同樣都是JP 280的尺碼下,5.1FG是半掌中底,5.2MG是全掌中底,所以重量上二者還是有比較明顯的差距。
總結
之前PUMA給人的影響就是除了頂級鞋款,其余級別的縮水還是比較嚴重的,包括鞋面科技的閹割。不過這一次Future 5.2讓我改變了這個看法,在頂級球鞋價格居高不下的時候,退一步依舊可以讓你感受到新Future帶給人們的驚喜,再加上這個踏實的MG大底,確實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