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設計
一如既往的UA風格設計在Apollo 2身上一眼就能被識別,紅黑的配色讓Apollo 2低調了許多,Apollo 2的鞋型與Apollo 1代沒有太多的區別。簡單概括Apollo 2的鞋型設計便是前掌略寬,后掌略窄,鞋身整體較為立體修長,鞋口位置使用了UA經典的彈性收口設計,保證的腳腕處的貼合和包裹。
Apollo 1代中的鞋面設計讓鞋看起來更像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但是Apollo 2在鞋面材料的選擇上較Apollo 1代有很大的不同,從后掌到中足再到前掌鞋面,每一部分都使用了不同的材料組成,原先連續且整體性的設計在Apollo 2上不再那么明顯了。
而且Apollo 2在中底設計上也進行了非常大的更新,原先單一的Micro G發泡材料被現在的雙密度中底取代,從外觀上能明顯的看得出前掌黑色部分的低密度中底占據了更多的區域,而后掌位置的中底則是和前掌相反,以此來應對前后掌在跑步時不同的功能需要。
鞋面設計
如果你見過或者穿過Apollo 1代跑鞋就一定會被他的Speedform鞋面技術所吸引,這種由UA獨家研發的鞋面技術在Apollo 2上也繼續被沿用下來。UA的Speedform鞋面技術簡單來說通過超聲波的縫合技術以及超輕的鞋面材料打造出足夠包裹貼合的鞋面。
事實上如果要更露骨的表達Speedform鞋面技術的意義,可以將它類比于女生常穿的運動Bra的功能,只不過一個是胸一個是腳。這雙Apollo 2跑鞋沒有嚴格意義的鞋墊設計,而是將鞋面與鞋墊無縫連接在一起,再配合Speedform鞋面技術的應用,讓Apollo 2的鞋面部分更像一個整體,始終可以包裹著雙腳。
雖然同樣使用了speedform鞋面技術,但Apollo 2這次的鞋面設計似乎要比Apollo 1代復雜不少。此前單層略硬的鞋面材料在Apollo 2上被雙層柔軟的網面材料所代替,包括透氣和支撐在內的性能相比于之前都有所不足。
Apollo 2鞋面的右側和前部使用了大量的雙層網面材料,左側的中部鞋面則是采用了另一種內充棉質材料的鞋面,相對而言這部分鞋面較厚且支撐較好,后跟位置仍然使用了與Apollo 1代相同的帶有彈性的材料,重點是后跟鞋口的設計叫之前更窄,與腳腕的貼合也就更好。
雖說是超聲波無縫連接,但是我們在Apollo 2的鞋倉內部還是發現了一條鞋面拼接的車縫縫合線,做工細節比較優秀,上腳之后在襪子的保護下也沒有太大的影響。不過如果是赤足穿著或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Apollo 2的鞋面支撐依舊是依靠來自鞋面材料本身,鞋身上唯一的硬質支撐材料位于后跟位置,這個U型環的支撐材料可以保證后跟的貼合,防止出現『不跟腳』的情況。Apollo 2的鞋舌使用的是與左側鞋面相同的材料,頂部不對稱的設計可以很好的保證與腳背的貼合。
鞋底設計
以速度型為定位的Apollo 2在中底的設計和構造上比Apollo 1代做出了較大的改變,延續了前后掌8mm的高差設計,讓Apollo 2更適合普通跑者的需要。重點是Apollo 2第一次采用了雙密度的中底,上層黑色部分為此前一直使用的密度較低的Micro G發泡材料,下層紅色部分則是Charged材料。
搭載了雙密度中底之后Apollo 2在緩沖表現和回彈性能上較之前有大幅度的提升,Charged材料密度較低手感柔軟能夠承受更多的緩沖需求,而密度較大的Micro G發泡材料則承擔了Apollo 2中底的支撐和回彈作用。從分布來看,Charged材料主要集中于前掌位置,而Micro G發泡材料則主要集中于后掌位置。
在強調速度表現的同時,Apollo 2的中底設計更加注意支撐的表現,所以中足弓位置的兩側中底不再像Apollo 1代那樣有著明顯的內陷設計。除此之外,Apollo 2的大底設計也因支撐和穩定的需要而有所調整。
在Apollo 1代中那種完全模擬腳部骨骼分布的大底設計帶來非常自然的體驗,但是支撐和穩定性不足卻成為Apollo 1代中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所以在Apollo 2上UA在模擬腳部骨骼的基礎上在足弓位置進行加固設計,加入了一塊突出的中底材料用于支撐足弓來增加穩定性。
大底的其他位置則依舊沿襲了足部分布設計,在并且使用了更為耐磨的橡膠材料。
總結
升級之后的Apollo 2趨于完美,可以看到Apollo 2在中底上無論是材料還是構造都更加貼近于傳統跑鞋的設計,不過UA并沒有丟棄自己經典的設計形式。也可以看到鞋面上較前代有著非常大的不同,這些讓它具備了成為一雙優秀跑鞋的諸多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