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EO狂飚系列
關鍵詞:打底,無機時代,通透快速
“找回你所喪失的彈性”,是NEO尼傲狂飚系列產品剛面世的口號。NEO技術是無機時代應運而生的。NEO是在出廠前進行預膨脹。為了維持膨脹效果,紅雙喜公司為NEO狂飚系列產品(包括NEO狂飚3,NEO狂飚2,NEO省狂,NEO國狂還有下文談到的NEO天極系列等)統一進行了預置打底并搭配了真空包裝,讓使用者開封之后仍能體會到仿佛刷膠完的內能感。不過這種打底并非一勞永逸,內能效果過去之后,仍然刷點膠水比較好。
是否選擇NEO版本,其實因人而異。如果長期刷有機膠水,可以選擇普通版本。如果為了省事,擁有更通透的手感,倒是可以選擇。抑或因為無機時代比賽檢測需求。NEO并不能讓膠皮大變身,更像是從有機時代到無機時代的一種積極妥協。
狂飚8
官方介紹:新材料球套膠。韌性和彈性平衡的膠皮配方,中小力量也有高速度;“新型致密性海綿”+“高彈粒子滲透技術”,比傳統海綿增加15%彈性。這款套膠既保留了狂飚系獨有的旋轉性能和詭異弧線,又顯著增加出球速度,發力通透性令人耳目一新。狂飚8,專為增強40+新材料乒乓球的旋轉和速度而設計。
關鍵詞:更彈,更快,力量弱化,手感通透
狂飚8的誕生是為了應對40+新球時代的。仍然繼承了狂飚系列一貫的扎實手感,不過新型致密性海綿和高彈粒子滲透技術的搭配,還是使其海綿增加了15%的彈性,而且手感更通透了。簡單說來,狂飚8不灌膠,仍然可以接受。盡管對于這類海綿,灌膠之后依然有不錯的優化效果。不過對于懶人們,或者無機時代的訴求來說,狂飚8是一種不錯的選擇。實質上狂飚8的力量感還是弱于狂飚3,但力量并非大多數業余球友中決勝的關鍵。何況配在支撐力好的球板上,狂飚8依舊有不錯的效果。總而言之,如果懶得頻繁灌膠,想要擁有更好的彈性和速度以及通透感,不計較那一點力量的損失,那么,它,仍然是一種優選。
狂飚3-50
官方介紹:狂飚3出色的粘性,能通過表面摩擦制造中遠臺變化豐富,線路低沉的弧線;50號海綿充沛的彈性,讓使用者手腕發力也能產生強烈旋轉。狂飚3.50無疑是“摩擦”,“撞擊”兩種旋轉相結合打法的不二選擇。狂飚3.50細膩的控制手感,輕松發力就能打出乒乓球穿越的力量,粘性膠皮和高彈海綿的獨特組合,弧圈進攻更快,更穩定。
關鍵詞:50號海綿,反手粘套
狂飚3-50的出現,剛開始很多人視之為狂飚和天弓系列的結合體。但后來發現,狂飚3還是太過強大,要將狂飚3和天弓系列膠皮的優點都集于一身,實在是不可能的事。好消息是,狂飚3-50在手感通透和彈性方面是對于狂飚8的進一步優化,但仍然最好配在高支撐力的球板上。不過因為本身海綿較軟,隨著時間推移,更多人還是將其放在反手位使用。尤其馬龍自身用上了兩面粘套狂飚,起到了示范作用。粘性套膠用于反手并非不可,起下旋球還更穩了。再加上狂飚3-50較之眾多外套,價格更具優勢,久而久之,在反手配置的推薦上,狂飚3-50總是不會被忘記。
2.天極系列
天極3
官方介紹:快速,持續不斷,密不透風的攻擊風格。采用新一代技術的天極3,使弧圈技術體現出更快速的攻擊力。追求形變,即使不發力也能保持出球的高速度,快速的形變恢復則能保障連續的拉弧圈能力,令對手處于持續的攻擊壓力之下。柔韌性和黏性完美調配的膠質,則使快攻時的弧圈動作幅度小而密,細膩而敏銳。
關鍵詞:通透穩定,連續性強,單板弱化的狂飚3
使用天極3的代表人物是王皓。曾幾何時,除卻獨步天下的直拍橫打,王皓扎實的正手弧圈功底,連續性強,變線能力強,快速反拉,反帶等技術豐富,都令人印象深刻。中小力量的臺內球上,天極3和狂飚3半斤八兩,頗有相似性。而借力的穩定性和連續攻擊能力上,天極3更勝一籌。不過回到單板的殺傷力上,天極3還是稍有不如。天極3的出球更快,但發力到一定程度,感覺稍稍受限,很難再提升球質;但是狂飚3則能“狂飚”到底,擁有更高的力量天花板。說到底,更多地選擇“一板過”,還是更為通透穩定,更連續的天極3,還得看個人技術風格。
天極2
官方介紹:轉或不轉,強或弱,微妙的變化,轉瞬完成。采用新一代技術的天極2,帶來極富特色的弧圈結合快攻新體驗。澀粘結合的膠質具備出色而異于傳統中國膠皮的摩擦感,制造出強烈多變化的旋轉。獨特的膠粒結構和彈性膠質,使力量和速度不斷爆發,從而使多變的旋轉更穩定,更具威脅。
關鍵詞:強化控制,突出旋轉變化,單板質量
天極2的代表人物是馬琳。參見馬琳的技術特點,其實在狂飚3,狂飚2,天極3,天極2這四款膠皮中,對小球的精準控制,天極2是做得最好的。而在“一板過”的球質上,天極2還是優于狂飚3的。但使用天極2,仍然需要在狂飚3或天極3的基礎上,增加“撞擊”的比例。這是一片需要“撞摩”的膠皮。盡管天極2沒有狂飚2那么霸道剛猛,但它更精準,失誤更少,而且單板的殺傷力還是勝于天極3的。
3.NEO天極系列
類似NEO狂飚系列,NEO天極系列也是在天極套膠的基礎上進行了預置打底的處理。NEO版天極2仍然保留了獨特的澀粘結合膠質,這種兼顧打摩旋轉技術和形變旋轉技術的設計能夠制造出強烈,多變化的旋轉。擊球力量因為打底的作用,更容易透至海綿,從而充分發揮海綿的作用。NEO版天極3還是突出體現了連續快速拉弧圈的能力。形變恢復快,弧圈技術細膩,手感敏銳。蓄能狀態的NEO海綿,使套膠的整體形變恢復更快,會快速,持續不斷,密不透風的中臺攻擊風格更加突出。
天極3-60
官方介紹:經典的天極3,搭配更輕柔,高彈的60號海綿,給擊球帶來更豐富的層次感。
天極3膠皮快速的形變恢復能力,能制造持續,高強度的弧圈進攻。60號海綿在速度和彈性上的卓越性能,使天極3.60在中小發力下也能保持高速度。柔韌的膠皮與柔彈的海綿完美結合,快攻,或弧圈,通過手腕的微小變化就可技術轉換,令對手無所適從。天極3.60能制造出強烈而多變的旋轉,在柔彈的海綿支撐下層次分明,弧圈技術的變化更加豐富。粘性膠皮和高彈海綿的組合為使用者帶來1+1>2的效果。
關鍵詞:快速的形變恢復能力,旋轉多變,持續進攻
天極3-60與狂飚3-50類似,通過粘性膠面與軟彈海綿的搭配,制造出一種全新手感,控制更容易,又降低了發力門檻。兩者之間的不同更多的是海綿上的,由于50號海綿相比60號海綿稍顯硬質,狂飚3-50手感上回顯得更為扎實硬朗,正反手都可以使用。而天極3-60更偏向高彈,更適合反手使用。
4.天弓系列
天弓:表層運用了獨特的“澀加黏”技術,齒模則是追求“速度”的結構設計,兩相結合,擊球時帶來令人生畏的高球速和旋轉。紅雙喜為這款攻擊型膠皮配置了新型高彈性海綿,應用了具有突破性意義的極限技術,在套膠與球接觸時能夠產生加速效果。追求力量和速度,又保持旋轉的一流乒乓選手們,都喜愛這款全新的紅雙喜天弓套膠。
天弓3:膠皮表層運用了獨特的“澀加黏”技術,齒粒設計能有效起到緩沖和能量蓄積的作用,讓膠皮表現出非常好的容錯性和柔和的持球感,能制造出強烈的旋轉,充分發揮臺內小球的多變和中遠臺弧圈技術。極限技術設計的新型高彈性海綿,更為這款膠皮提供了穩定而高彈的支撐。天弓3,以弧圈技術及控制性打法為主的一流乒乓選手青睞的新型套膠。
天弓5:拉沖弧圈或彈擊,臺內小球或中遠臺對攻,天弓5都有非常好的通透感。即使是小力量,出球也干凈利落。容易打透的性能,既源于彈性超凡的磨砂表層膠皮及其粗齒結構,觸球瞬間發力;也源于采用“大孔徑發泡” +“高彈粒子滲透”技術的海綿,支撐力強勁。天弓5,專為加強40+新材料乒乓球的速度,適合連續性更強的快弧打法。
關鍵詞:高彈海綿,極限技術,無機時代
天弓采用的“極限技術”,是通過將膠皮分子結構之間保持牽引,使膠皮保持一種張力狀態,增強觸球的回彈性,提高出球速度。實質效果是海綿變得柔彈了。相對而言,天弓更強調速度和力量感,而天弓3更強調控制和旋轉。風格上,天弓趨向于德系套膠,天弓3趨向于日系套膠。天弓和天弓3都是半粘半澀性膠面,而后誕生的天弓5則完全蛻變為全澀性的高彈膠皮。
天弓系列的產品,已經完全適用無機膠水了。柔彈的海綿成為了天弓系列的一大特點。而本身粘+澀的特性,還是使其誕生之初,一些專業選手將其放在正手以代替狂飚膠皮。而隨著時間推移,更多人則傾向于將該系列放于反手使用。
5.金弓系列
金弓5:全面型德系澀性套膠。金弓5的密集型齒粒結構和BIOS技術結合,帶來穩定的控制和扎實的手感。小力量下,摩擦和彈性保持均衡;發力后,性能全面提升。金弓5,紅雙喜技術中心與德國套膠制造專家聯合開發,世界冠軍王勵勤擔當運動顧問,打造高彈類澀性套膠。
金弓8:進攻型德系澀性套膠。金弓8,膠皮表面如拉滿的弓富有張力,容易制造出強有力的摩擦;密集的大顆粒更讓這款套膠充滿彈性和底勁,不發力也可以感受到瞬間的擊打快感,清脆的擊打聲給選手帶來更強大的自信。金弓8在力量和速度上的表現尤為出眾,全臺給予對手威力十足的壓迫感。正反手兩面皆宜。金弓8,紅雙喜技術中心與德國套膠制造專家聯合開發,世界冠軍王勵勤擔當運動顧問,打造高彈類澀性套膠。
關鍵詞:澀性,德系
金弓5和金弓8的面世,是紅雙喜德系風格套膠的一大突破。細細打來,金弓5和8都頗有ESN的TENSOR內能膠皮的特性。同時,在摩擦球體的過程中,又隱約有狂飚系列的膠面瞬間“蹭”住球的特點。在這個時候,金弓系列充分滿足了無機時代對套膠的訴求,既要高彈,又要持球。這種看似速度和旋轉之間互相矛盾的訴求,在金弓5和8上面得到較為完美的解答。
金弓5為47.5°和42.5°,而金弓8則為47.5°和50°,均采用邵氏C硬度標準,不同于紅雙喜其他產品使用的邵氏A硬度。金弓5的硬度類同于主流德套,定位于全面控制型套膠。而明顯加硬的金弓8則追求更強的進攻質量,軟膠面+細長齒粒+硬海綿的搭配,制造出透又韌的手感。相對而言,金弓5正反皆宜,而金弓8更適合正手使用。
狂飚,天極,天弓,金弓,一個個雄渾澎湃的名稱,也是紅雙喜系列反膠在乒器領域如何風起云涌的寫照。而對于我們乒乓球愛好者而言,亂入花叢中,總是需要明晰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