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是基于十幾年前李寧叫虎符的一雙馬鞋全方位的升級,虎符市售的量那是相當之少了,追風可以說很好地彌補了這方面的空白,對于李寧來說更是十幾年李寧科技進化與積淀的展示。
鞋盒紙印有18年李寧的主打跑鞋戰斧,云馬跟追風,分別對應慢跑,速度訓練以及競速,現在都是性價比很高的跑鞋。
鞋面的包裹與支撐
先說下鞋面包裹跟支撐吧,我高足弓內旋不足,一上腳有種第一次穿flyknit的感覺甚至更甚,一體織加考杜拉纖維,跟flyknit相比更厚一點硬挺許多,摸起來有類似書包或者帆布的感覺,偏厚但有肉眼可見的編織孔洞,感覺非常耐用,30度的天氣實際體驗下來鞋面透氣性也不錯。
鞋帶有種澀澀的感覺摩擦力極強,系上就感覺不會開,壓膠的鞋帶孔做了向外凸出的設計防止鞋帶穿入內側對腳背產生的異物感。
內側加強條類似streak的雙層內靴更加的貼合腳面,避免鞋面的過度拉伸提升包裹。
鞋后跟內部港寶加外側塑料軟條,內部填充也相當的厚實,真是感覺扎實,太扎實了,扎實的不像競速鞋。
中底表現
中底全掌李寧云lite足弓處嵌入碳板后掌嵌入了一塊drive foam夠用又不會那么拖沓,足弓碳板跟streak靠前略帶彈力的塑料板不同,碳板只提供抗扭支撐的作用,這點我還是比較喜歡streak,帶有支撐又略帶回彈。
我120斤基本都在柏油路上跑,追風的腳感不像streak那么硬挺直接,有點韌彈韌彈的感覺,腳感明顯要比streak討喜很多,但過厚的o記鞋墊加上顆粒大底在配速3分半左右的時候鞋底會出現發熱的情況,這也是我第一次在競速鞋上看到o記鞋墊,感覺有點為了噱頭而加鞋墊。
對比streak6前掌寬度一致,后掌大概寬7毫米左右,前掌厚度大致相同,后掌大概要厚1/3,好像有馬鞋的野心又有慢跑鞋的配置,寬厚的后掌讓這雙鞋上腳的門檻比streak6低好多,適應的人群也更廣,實測配速330-530都有良好的步伐過度感。
中足以及后跟突出的四個牙齒上包是我整雙鞋最喜歡的地方,腳就像陷在了沙發里一樣安全感十足,穩,太特么的穩了。后跟區別于傳統競速鞋直上直下的后跟,做了一個梯形的設計,甚至比很多慢跑鞋都要扎實,再加上緊實的襪套說句夸張的話有種人鞋合一的感覺。
外底情況
外底按照受力分區在前掌受力區域用了dsp顆粒大底,是我目前穿過的鞋里貼地感路感最好的一雙,最早接觸dsp大底是之前美津濃的sayonara2加上日常大概服役了1500k左右,顆粒大底依然完好。
對比1500k的sayonara2跟200k的RC1400 V6,追風的dsp顆粒大底150k左右的里程倒沒有我想象中那么耐磨,外側的dsp顆粒已經基本被我磨平了,我高足弓內旋不足落地全掌前掌居多,大部分只磨到前掌外側,可能跟顆粒大底分布的區域不同有關。
總結
中后掌上包的牙齒,寬厚的后掌搭配碳板中底以及結實耐用的考杜拉鞋面給了整雙鞋十足的穩定性,貼地感路感十足,緩震跟同類薄底競速鞋相比更好,無論是3分半左右的間歇還是5分配左右的lsd都有良好的表現,但鞋底耐磨比較一般,330配速左右有前掌發熱現象,整體無論從鞋盒到鞋帶都細節滿滿,不愧是之前定價千元的跑鞋,目前來說不失為一雙性價比極高的訓練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