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觀設計
從鞋型上來看,赤兔4的外觀平平無奇,有點路人臉,整雙鞋的設計亮點主要集中在鞋身上的pu印花上,鞋幫從前到后的線性拉花營造出飛馳的速度感,李寧logo也悄然放置其中,顯得不那么“突兀”了。我買這雙鞋的出發點還是饞它的配色,鞋子的主體黑色配上騷粉色和紫色的拉花點準,非常適合悶騷的我。
我總感覺赤兔4的鞋型略顯老氣,我無意間一看,竟然發現赤兔4的原始版本并不是這樣的,而是這樣的。主要的不同在于原始版鞋口位置采用了針織技術,而非海綿填充,如果是這雙鞋作為大貨版本,我覺得氣質完全不輸耐克阿迪之流的設計,甚至有點好看,輕量化的感覺更加明顯。
但不知道李寧最后是出于什么考慮,取消了這個設計,采用了更常見的填充海綿。如果赤兔的大貨版采用這種設計的話,氣質提升了不止一個檔(dàng)次。打個不恰當的例子,如果說原始版本更像是20多歲肌肉精干的小伙子,而大貨版本則更像40多歲的油膩大叔。
鞋面
赤兔4采用了雙層針織鞋面,官方稱之為賈卡材質,這其實就是一種提花編織工藝,直白說就是針織鞋面,而鞋面的PU則采用了立體印刷方法,官方聲稱可以提高包裹性,個人感覺裝飾性大于實用性。
在鞋頭處,李寧采用了特殊的編織工藝,并在內嵌了一塊塑料片,用以保護腳趾。另外值得一說的是,雖然這雙鞋的售價不高,但卻處處充滿了一些設計的巧思。鞋頭處,里面印制了"LNRUN"字樣,另外全鞋布滿了類似于無窮的符號“∞”,從鞋頭到鞋尾,從鞋面到鞋底,到處都是這種元素,這側面說明,李寧的設計團隊的整體的設計意識已經非常老道了。
赤兔4用一圈熱熔材料固定鞋帶系統,鞋帶則采用了專業競速鞋常用的扁平型鞋帶,在奔跑中不易散開。
在鞋子中部,赤兔4內嵌了一條“飛線”用以固定腳面,細節到位。這些條紋裝飾都是通過PU熱印上去的,經不起細看,細看感覺還是有點粗糙感。
赤兔4的鞋舌采用了內靴式設計,材質是單層的的彈力布,一方面可以解決長距離跑鞋舌歪斜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適應東亞人的高腳背的腳型。在實際跑步中,鞋面給人很舒服的包裹感。
在鞋身和鞋跟位置,都是以∞作為線條的收尾,LNRUN也作為一個logo放置在鞋尾。后跟內嵌有TPU固定腳后跟,跑起來非常跟腳。鞋口處則按照常規填充了海綿材料。
騷紅色的提手算是全鞋的點睛之筆。不過可惜沒有在這里增加一些反光材質,用來提高夜跑的安全性。
在鞋身內側,仍然是跟外側一直,五彩的線條把整雙鞋點亮了許多。
中底
赤兔4的中底采用了lightform材質,造型上非常厚實,也是順應了目前的“厚中底”的跑鞋設計潮流。
在腳后跟的位置也是增加了很多蜂巢式樣的設計,與鞋面和鞋底的樣式相呼應。
從整個中底造型來看,確實有點像我之前購買的Nike Fly SP FAST,特別是前部鞋底過度到后跟的鏟型線條,簡直如出一轍。輕風極速:李寧赤兔4代跑鞋 算是互學互鑒吧。
鞋底
鞋底采用了全掌橡膠,大大提升了整雙鞋使用壽命。鞋底的花紋紋路很深,提供了不錯的防滑性能。中后部采用了鏤空的設計,可以減少部分質量。鞋頭位置則人物拉出一條彎折溝,使跑動更為順暢。
中部內嵌了一塊硬質TPU,增強了鞋子的剛性和抗扭轉性,減少不必要的運動損傷。
鞋底橡膠還是采用了無限的符號,設計語言非常統一。后跟處則寫了一些神秘的字符和公式,增加了設計的神秘感和趣味性,有點不明覺厲,說明李寧的設計師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鞋墊
李寧的鞋墊我覺得非常有意思,拿出來一看好像是單買的那種保健鞋墊一樣,也沒有立體的彎折造型,就是扁平的一張平平無奇的鞋墊。
但是當你湊近細看,你會感慨李寧的細心,鞋墊為絨面材質,上面布滿了點狀橡膠,這些都是為了增強鞋墊的摩擦力,防止腳在鞋內產生滑動而磨出水泡。絨面鞋墊是我判斷一雙鞋厚道不厚道的很重要的標準,一般的針織鞋墊腳很容易在鞋內打滑,這點美津濃本來做得挺好,但是自從Rider 20開始就簡配成針織鞋墊,這也是我換門的重要原因。
從側面看出,赤兔4的鞋墊真的很平,一點造型都沒有,好在厚度還可以。
重量
赤兔4的全鞋重量為261g(US 8,41碼),從重量上來說,只能說中規中矩,算不上輕便。跟美津濃的Rider 20相仿。我個人標準是普通跑鞋在200g~250g以內算是輕便跑鞋。但考慮到赤兔4主要目標人群是中速跑者,全掌橡膠+超厚中底+內嵌TPU穩定片的配置讓261g的重量也算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