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DriveX-CY,中桿上球拍的型號DriveX以金邊鑲嵌而成,CY則是偏扁平的金色實體字。T頭上有金色的VICTOR Logo,拍框右下角是銀白色的蔡赟簽名,彰顯出這是一把有紀念意義的簽名拍。拍框上有羽毛形的花紋,一根根非常細致,代表了蔡隊在網前的輕盈靈動。拍頭是從紅色向金色過渡,就好像殺球前的蓄力,最終爆發出巨大的能量。
球拍在細節的處理上誠意滿滿,當我手摸到拍桿時,發現上面的DriveX CY竟然是微微突起的。這讓我覺得原本平面的球拍突然立體起來,也增加了我對球拍細節探索的興趣。
除了中桿上的球拍型號外,拍椎上的VICTOR標志,拍框上的羽毛形花紋都有突起感。摸上去仿佛在和球拍交談,訴說著主人使用球拍征戰賽場的得意與失落。球拍上的金色花紋,并非單一的金色,在光線的照射下,會有七彩的變換。中桿上的金色條紋中,暗含了流動的花紋,就像云飄過天空。這些細節雖不能在直觀上很明顯的看到,卻讓人了解到VICTOR在這把球拍上所傾注的心血。
當然,球拍還是要看其性能與上手體驗。球拍的整體打感標識為硬,這在神速CY(ARS-CY),突擊CY(TK-CY)三款簽名拍中處于中間水平。其重新調校的強芯填充技術,使拍面的穩定性,揮拍的順暢度與控球的精準性更上一層樓。中桿一側印上了DriveX CY所使用的科技,我們可以看到熟悉的PYROFIL百洛碳素纖維,拍框上有HARD CORED TECHNOLOGY強芯填充技術。馭CY球拍的拍框采用了盒式框型,下部較方,上部較圓,這樣的拍框出球穩定性好。與馭7K比起來,拍頭部位的破風程度稍弱,使馭CY的控制性能將更加出色。拍框大小,拍桿長度與手柄長度,兩者一致。
我手上的拍子規格是4UG5,配上VBS-66N線,這也是一根非常全面的線,有彈性有控制,可以很好的搭配馭CY的球拍特點。磅數25~27磅。球拍去底膠,上VICTOR減震膜,GR233手膠。處理完后,重量為87g,重量較輕,算是比較好上手的。
拿著球拍上場的第一感覺就是,拍桿較硬。不過想來也是,一把主打控制的球拍,如果沒有硬的拍桿,如何能保證控制的精度呢?拍頭也不是很輕,看來后場進攻也不會太弱。和球友熱身了一下,發現馭CY不愧是一把控制型的球拍。不管是拉高遠,還是挑球,后場都非常到位,出球位置也很好控制。在網前,大甜區的拍面保證了小球的穩定性,不會因為找不準甜區而搓不上球,放不過網。平抽擋的時候,變線精準。后場吊球貼網,扣殺也可通過較硬的中桿將力道傳遞到球上,而更有威脅的則是結合精準落點的劈殺,速度快,角度大。
在實戰體驗中,感覺這確實是一把全面的球拍,不管面臨何種情況,都能做出不錯的回應。在雙打的時候,僵持與防守時,可以通過改變落點來調動對手;網前也能使用小球逼迫對手起球,為后場隊友創造機會;后場進攻可打連貫,可打落點,出現機會也有一拍重殺的能力。而單打的時候,高質量的吊球與落點很深的平高球可以撕開對手的防線;點殺的話對個人能力要求較高,但是如果能殺出來,則落點刁鉆,隱蔽性好,威脅巨大。后場不必一拍重殺丟了自己的重心,通過連貫的劈殺是更好的得分方法。
與馭7K比較起來,馭CY是它的升級版。兩者雖然中桿硬度標識相同,但是我覺得馭CY的中桿更硬,上手難度也要稍大一些。不過,控制型球拍的下限是有保障的,至于上限,取決于使用者的能力。而馭CY的上限很高,可惜在使用的這幾天里,我并沒有發揮出馭CY的全部力量。不過既然是蔡隊簽名的球拍,不妨想想那句話——直面逆境。人生不會一帆風順,與其做一只靜止的靶,不如成為呼嘯的箭。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才能獲得更加豐富多彩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