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卡許昕藍標,外硬內軟的手感,但這個“外硬”和“內軟”都因為碳層的加入和以前有了明顯的不同,小力量下硬彈,小球不太好控,但指向和反饋都不錯,到中等力量時,有了整體形變感,就有比較明顯的吃住球的感覺了,斯蒂卡許昕藍標板子特性有點像經典五夾那樣又轉又有力量了,而碳層提供的支撐使板子的一速和借力都有了質的提升。從這個角度來說,斯蒂卡的思路是成功的,斯蒂卡許昕藍標板子兼顧了碳板和純木板的優點。
斯蒂卡許昕藍標聽起來是一塊完美的板子,實際使用可能就沒這么美好了,首先就是對我這個水平的業余球友來說,斯蒂卡許昕藍標板子不容易打透,也就是說,這板子比較吃發力,而且對擊球的集中發力有不低的要求,因為碳層的彈性,使板子在發力不集中的情況下,出球會快而虛,也就是平時說的,沒有加上力球就出去了,而板子的威力來源于整體形變,阿尤斯大芯的力量釋放,所以必須在瞬間把力量打透碳層,使板子積蓄足夠的力量再迅速釋放出來。這也是現代弧圈的技術要求,從這方面來說,斯蒂卡許昕藍標底板對于糾正發力是比較有好處的,只要用這個板子拉出的真正的弧圈,質量都很不錯,速度力量旋轉兼備。
其次,板子的重量大多偏重,重板子配膠的空間比較小,而且也更扎實,打透的難度也會增加,對業余水平的友好程度就更低了,另外板子小球控制比較一般,斯蒂卡許昕藍標底板的容錯也不算優秀,需要較好的功底支撐,特別是反手,彈性強,弧線也平,比301的反手要難控不少。
斯蒂卡的板子一向都是偏特點鮮明而非性能均衡,特點突出,喜歡的人就愛不釋手,不喜歡的人則是無法忍受。所以現在出二手的非常多。好在日版和歐版進入市場,更多合適的重量可以選擇到。
最后說一下斯蒂卡許昕藍標底板配膠,這板子我的建議就是:正手別太硬,反手別太軟。其實對大多數像我一樣水平不高的業余球友來說,正手的發力集中度一般都是不及反手的,如果套膠就不容易透,加上板子本身的特點,比較難以發揮底板的威力。我試了不少套膠,最后買了國家隊的國天極36度,才覺得正手開始能發揮出一些了,對發力沒信心的可以選擇39度的狂飆或者38度的典馳套膠,力量好的朋友再往上加度數就行了。
斯蒂卡許昕藍標反手套膠,個人建議不要選太軟透的,之前試過大巴高速,龍吟,尼塔庫S1等套膠,效果都不好,有種直接打在板身的感覺,沒有和板子融為一體,反饋很生硬,個人建議選擇D,T系列,或者其他比較扎實的套膠,我自己打不慣狂飆所以沒有配,但這板子的反手很彈,用狂飆可能會改善這個問題,增加命中率,能接受反手狂飆的朋友可以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