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寧烈駿7開箱
烈駿7使用了三段式的鞋面設計,前掌鞋面偏柔軟舒適。中足部分是更硬質的紗線配合壓膠的設計,帶來了更好的中足支撐。后跟的港寶硬度在線,穩定性沒的說,內里還有三處類似于枕頭一樣的填充泡棉,來提供更好的后跟鎖定和舒適性。不過在這里我要提一個小建議,這三處填充泡棉的表面材質有一點過于光滑了,這畢竟是與我們腳后跟直接接觸的地方,如果表面換成類似于貓抓布的材質,或許鎖定的效果就會更好了。
整體鞋面上腳的感受,各位也無需多慮,不壓腳背,不壓腳趾,各位高腳背的朋友選擇正碼即可。在跑步中,烈駿7整體的鞋面包裹與支撐也都在線,而且我個人很喜歡的一個設計就是鞋舌與鞋面的連接處,構成了一個半掌內靴。這樣設計的好處一方面是可以增強整個中足的包裹,另外一方面就是可以保證鞋舌在跑步中不會發生位移。
中底是烈駿7的重中之重,因為這里的設計直接體現著這款鞋的定位,通過其中的設計,我們也可以窺見到李寧對于穩定支撐思路的設想與改變。首先全掌?的中底大家都非常熟悉了,實際腳感在我個人來看是偏韌彈的,中底的直接下陷感不算明顯,但也絕對不硬,這點大家可以放心。烈駿7的中底坡差我并不清楚,官方沒有給出明確的數據,但我個人感覺整體中底的厚度還是比較可觀的,而且中底的回彈與反饋相較于上一代也有提升。
當然, 整體中底的腳感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作為一款穩定支撐系跑鞋,烈駿7的穩定支撐設計究竟如何?烈駿5,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它采用的方式還是當時比較傳統的做法,直接在中足內側放置硬質的TPU框架,以此來起到承托和支撐的作用。到了烈駿6,它的設計思路已然發生了一些改變,那種大面積的TPU框架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中底加上EVA框架,再配合足弓內側的那一小條TPU進行輔助支撐。
到了現在的烈駿7,鞋子整體的設計思路依然是延續了?和EVA中底的結合,同時除了EVA中底的大面積上翻之外,中底內還內嵌了TPU板,從后掌中間的位置一直延伸到了前掌。這塊TPU的作用一方面提供了非常好的中足抗扭轉,另外一方面也是為我們的跑步帶來一定推進的效果。但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這款烈駿7在足弓外側也做了大面積的EVA中底上翻支撐,且上翻的感覺要比內側更加激進。
那內側的支撐還是傳統穩定支撐系跑鞋那種感覺嗎?實話實說,我穿著烈駿7跑步時,它的穩定支撐是沒有任何問題的,落地穩定,沒有多余的晃動,而且內側足弓因為有硬質EVA中底框架的存在,也可以感受到不錯的支撐。但是足弓內側整體支撐的感受確實沒有烈駿6那么激進了,就是那種傳統的穩定支撐系跑鞋給我帶來的那種,一上腳就頂足弓的感受確實不明顯了。
這其實也是最近幾年穩定支撐系跑鞋整體發展變化的趨勢,就是希望在盡可能保證鞋子適合低足弓跑者的同時,讓適穿性變得更廣,包括穩定支撐系跑鞋的標桿kayano,它的感受也是如此。所以如果你要問我這款鞋足弓內側的支撐對于有很明顯嚴重內旋過度外翻的跑者是否夠用?我不知道,因為我本身跑步并不會發生明顯的外翻,可能這點就要靠各位去補充了。不過反過來說,這款烈駿7相較于上一代來說,整體的適穿性確實更廣了,腳感也更舒適,所以即使你跑步步態正常,穿著這款鞋也不會覺得違和。
烈駿7的重量相較于上代并沒有什么太大的變化,上一代43碼是325g,這一代43碼的重量是321g,但得益于內嵌的TPU板,所以在跑步時,整款鞋子直接的推進力相較于上代確實提升不少。不過這款鞋還是有其非常清晰的定位,所以即使它的推進力相較于上代提升了,但是肯定也不能把它當做一款綜訓鞋或者速度訓練鞋。
最后就是外底了,而這也是這款鞋的另一大特點,就是負責中足支撐的EVA中底也在部分區域起到了外底作用,使得外底與中底二合一。好處自然是整體腳感更加柔和自然,不會因為硬質外底的加入去影響中底的腳感,同時也減輕了重量。當然不好的地方就是有磨損的風險,不過好在這款鞋在易磨損的前后掌還是加入了厚度可觀的外底,所以關于這點,大家也不用過于擔心。
二、李寧烈駿7好不好
上腳感受,烈駿7跑鞋的包裹性非常的好,落地有不錯的緩震,剛穿上需要逐步去適應。非常的適合去慢跑,也適合大體重跑者或者初跑者。
從530配速起步,逐步從E跑提速到有氧跑,最后馬拉松配速收尾,因為才剛康復所以點到為止。穿慣了競速鞋的我,感覺還是略有笨重。跑到五分配速以后會感覺不太習慣,跑開了感覺不錯,這段時間的恢復跑就穿它了。
最后說說一些我個人感覺上的瑕疵,穿上腳后,感覺腳背會有壓迫不適感,需要花一些時間好好去調整鞋帶的松緊度。鞋墊是沒有粘貼的,目前跑動時沒有出現鞋墊打滑,但希望能夠粘住鞋墊前掌。鞋子設計會清涼型的配色,不耐臟是必須的,雨天就不用說了,晴天在稍微有點灰塵的馬路上跑一下也會變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