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g09c的膠面像誰?放心,并不是像d09c,蝴蝶不會這么做。如果g09c的膠面像d09c,那就意味著高端技術下放到了中端,蝴蝶一般不會這么做。g09c的膠面像aibiss,是的,就是那個“千萬人”唾棄的aibiss,不過也放心,沒那么硬。實際上,g09c拿在手上也是有點過動感的,拿在手上,膠面會比海綿更硬的感覺,但膠面肯定沒aibiss那么硬。g09c的海綿的質感,我覺得也是像aibiss,但這個海綿的質感只是一種感覺,影響其實不大,膠面的質感影響會更大一些。不過像是像,膠面和海綿的硬度那都是不一樣的,aibiss實在是硬得離譜,大部分底板都支撐不住。我試過的底板當中,也就波爾alc貼aibiss是走球的,是能打的,貼別的,比如vis,tmxi或者張本智和zlc都難打,不走球。
還是狂飚膨脹油失效了的"惡果",反手撥球,g09c居然不是很持球,但拉球的時候,g09c又持球,這個打著有點奇怪,但我覺得肯定不是g09c的問題,而是正手狂飚的膨脹油失效了。狂飚失去了膨脹效應,它打起來就像橡皮,根本沒彈性,肯定影響反手的手感了。g09c最大的亮點就是粘性,這個粘性讓它在反搓球的時候特別穩,之前我貼的d05和削球手對搓就很難控制。這次反手g09c,不得不說搓球可以拉滿,搓球甚至比粘性的岸度c53還好。小球的穩定性方面沒得說,g09c秒殺什么t05和d05,至少在vis上面是如此的。然后反手拉沖下旋,單板質量真的頂,可以和岸度c53對比,比t05和d05都給力。vis這板子真的特別依賴粘性套膠,不得不說在vis上面,t05和d05在反手制造旋轉方面是被g09c吊打了。但我在反手拉沖下旋的時候也感受到了,g09c的膠面沒d09c那么潤,沒那么裹球。雖然正手狂飚沒膨脹油了有影響,但在手感上依然可以感受到,g09c的膠面有一些"塑料感",這個塑料感會影響它的裹球,它的裹球肯定不如d09c。但因為g09c的海綿更軟,是42度,所以整體來說,g09c的使用和發力門檻應該是比d09c低一些的。但在裹球這個事情上,d09c肯定有優勢,所以在極限的控制上,d09c肯定比g09c好。但考慮到g09c的價格,它和k3,和岸度c53,和赤龍去對比,依然是有一定的競爭力的。總而言之,g09c比aibiss和羅澤娜更成功,在旋轉和持球上面甚至比t05和d05這種純澀套更好。所以無論怎么說,g09c肯定是有立足之地的,因為很多底板貼t05或者d05都不夠裹球,而貼d09c又顯得太硬和太貴。
相比反手來說,g09c作為正手來說可能表現要弱一點,因為膠面有一些"塑料感",海綿硬度比d09c低2度,g09c是42度,所以g09c的底勁沒有到特別頂級,距離d09c有明顯的差距。更具體的來說,g09c的底勁不如挺拔k3,也不如岸度c53,因為k3和c53我都貼過vis,而且g09c的底勁應該也是不如赤龍。但現在略尷尬的是,正手狂飚沒膨脹油了,對g09c的影響到底多大是未知的。所以g09c的底勁估計還需要修正。但不管怎么說,g09c配vis反手已經很有勁了,雖然作為正手來說g09c的底勁退臺就不是很夠看。
初步來說,g09c貼反手小球是比t05,比d05更好的,而且借力速度也不錯,發力之后也頂;vis之類的反手基本上可以無條件的上g09c,小球和沖下旋球是真的頂,頂級的頂。正手的話,拉球也是比較持球的,畢竟是粘套,但底勁肯定是弱于d09c,c53和k3的。不過中近臺沒問題,g09c作為正手是夠用的,不會說明顯的肉,退臺肯定是不太夠的,這應該沒啥爭議。正手追求單板質量的,g09c就別考慮了,至少在vis上不是很爆,當然了,中近臺是夠用的。
下次會把正手的沒有膨脹油的狂飚撕掉,換成d09c,到時候會在仔細對比g09c和d09c。這次有點尷尬了,正手狂飚的膨脹油剛好失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