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余打球的,其實主要分兩派,一種是娛樂健身為主,這種球友沒太多的學球需求。還有一種就是對學球有興趣,喜歡練球的,把學技術當作一種愛好的。前者對球拍的需求就是好控好打,或者說追求殺傷力。而后者對學球有需求,這時候選球拍反而要更謹慎一些,要避免誤入歧途。
學球怎么選板?一定不要選上限太高的底板,比如vis和968,初學者尤其不能選,中級水平的要謹慎選擇。上限太高的底板有個相當大的弊端,那就是不易打透,不要說初學者打不透,就是中級水平的其實也難板板打透的。為什么不要選打不透底板,因為打不透的底板,它肯定是發悶的,出球肯定就沒那么有數。學球,本來就需要更多的去感受球板,通過感受球板去驗證自己的手感和技術動作。如果你的板子太悶,手上沒數,就導致手感模糊,練球的時候整個感受就會模糊,不清晰,反而是增加了學球的難度。打個比方,你去駕校學車,教練一上來就讓你開F1方程式賽車,這能開么?開唄,馬上翻車。初學者一上來就打vis和968,基本上就是立馬翻車的效果。
嚴格來說,無論是超級張繼科,vis,clcr或者968,正手攻球其實差異不算太大。因為正手攻球都是站位近臺,也不需要加太多旋轉,隨便打打都能上臺的。真正拉開差異的是正反拉球,因為拉球是需要加旋轉的,發力幅度更大,發力更集中的。不要說初學者用超級張繼科拉球,就算是國家隊也不愿意用超級張繼科去拉球,因為它弧線偏低的。實際上,長期以來,國家隊都沒啥人打超級張繼科。反而是很多業余道聽途說,然后去打超級張繼科。這里倒不是說超級張繼科就很難打,它只是個性較強,只適合中近臺為主的快攻打法,這板子不適合弧圈球打法。
新手學車,用桑塔納可以,用捷達可以,用甲殼蟲也可以,只要不用F1都行。正手攻球,其實用大部分底板都可以,雖然手感有差異,但因為攻球是站位近臺,底板的固有弧線的影響并不大。但盡管如此,我還是推薦學球者選手感好的拍子去練攻球,因為這樣練習更舒服,更順手,更通透,也更能激發學球的欲望。如果一上來就搞超級張繼科和968,反而是打著難受,甚至會打擊你學球的積極性。
價格越貴性能越好,通常只是對于高手來說的,對于初學者來說,價格越貴通常就意味著越難打透。然而一部分不明真相的學球者總是貪貴的拍子,實際上這是在坑自己,徒勞的肥了商家而已。幾千萬的布加迪威龍,有錢的富豪并不一定敢買,因為買來開可能原地升天。布加迪威龍的極速是四百公里,實際上一百公里發生碰撞就會粉身碎骨,布加迪威龍的極速碰撞那就是原地火化的效果。學球者千萬別貪貴的拍子,這是在阻礙自己的技術提升。
學球者,首選七夾純木,其次選內置纖維,再次選外置纖維。纖維首選alc,其次選klc,再次選cnf,一般別選zlc和szlc。正手攻球可能看不出差距,等拉球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七夾純木的持球感和手感還是最好的那種。vis因為經典,所以很多人買,但初學者用vis拉球很容易飛,畢竟脫板快,弧線低平,這個就很阻礙弧圈球技術的提升。七夾純木選cl,clr,swat,挺拔黑薩,437都可以的,雖然性價比不同,但對學球都是利好。
為什么我強烈推薦學球者選內置,而不是選外置。因為拉球的時候,內置的持球感還是明顯更好的,更能體會弧圈球的本質,它的旋轉和弧線都比外置更舒服。雖然現在外置的弧線也很好了,但外置畢竟是外置,它的纖維導致脫板還是比內置更快一些。雖然有些球友在實戰的時候覺得外置速度快有優勢,但學球者應該要立足于“學習”上,內置對弧圈球學習更有助力,所以不要盲目追求出球的速度,而要更關注弧圈球的本源——旋轉和弧線。軟而持球的外置,比如波爾精神tbs和pro01,我覺得學球者也可以買,雖然實戰的時候可能會覺得速度慢了點,但脫板慢對感受拉球是有好處的。脫板太快的板子,不利于建立拉球的節奏和發力框架。
纖維有很多種,簡而言之,純碳素脫板比較慢,更持球,alc是脫板也比較慢持球好,salc主要是發悶不易透板,zlc明顯的偏彈,szlc之中有彈的也有不太彈的,cnf主要是偏貴,沒透板的時候略發木。
總而言之,學球者要選比較通透的,脫板比較慢的,旋轉比較好的,不要貪貴,不要圖猛,不要貪大求全,不要盲目追求完美的練功板。選好了板子,學球很輕松。選錯了板子,就是給自己挖大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