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談,abs40+塑料球是2017年才開始正式進入賽場,也就是說在這個時間點之前的器材設計和研發都是相對過時的。底板的主要結構通常是五夾純木,七夾純木,然后是外置或者內置的5+2,然后是面材和力材,大芯也有不同,再加上各家的粘合劑強度和彈性不同,而且纖維也有不同,所有的東西組合起來就會有千百種變化。所以底板這個東西,是看起來簡單,實際要做好很難,因為很明顯的,在纖維板上能整體超過蝴蝶的廠家是暫時沒有的,雖然別的廠家也不乏一些佳作。
水谷隼zlc這個板子我在兩個階段都試過,前一個階段是純業余沒有基本功的階段,后一個階段是有基本功的階段。基本功的話,正手攻球連續幾十板,拉球連續幾十板都挺輕松,然后退臺對拉打透底板都沒啥難度。說老實話,有基本功和沒基本功的時候打水谷隼zlc感受明顯是不同的。
兩個階段我都試過兩面澀套,然后有基本功的時候還試過貼狂飆三。最開始沒基本功的時候對水谷隼zlc的整體感受還算是不錯,因為這個板子是淋巴面材,就算正手動作不規范的時候也會覺得水谷隼zlc挺吃球的。就算發力不是很集中,用這個板子的正手也能打出不錯的質量。正手整體的感受是愉快的,裹球的,打著很爽,旋轉也不錯。不過正手的進攻力也不算突出,雖然它是外置底板,是zlc,但速度和力量感覺不太匹配,可能還是因為這個板子相對來說偏軟,畢竟是塑料球時代之前開發的底板。相對正手來說,感覺反手有點偏彈,這個偏彈可能就是持球不太好。雖然不是很夸張的偏彈,但反手去加摩擦也不會很裹球,如果反手去彈擊,挺容易出界。
沒基本功的時候對水谷隼zlc的感受是比較好的,于是就留下了它。后來基本功比較扎實了,再次試打水谷隼zlc,立馬覺得這板子正手的支撐力不太符合塑料球的需求。這么說吧,雖然是外置zlc,但水谷隼zlc并沒有比波爾alc硬挺多少,彈性的優勢并不明顯。作為對比,新出的林高遠zlc速度就比水谷隼zlc快很多,支撐力差距是比較大,大到無法接受。有了發力集中的能力之后,再來打水谷隼zlc就覺得它太偏純木了,配澀套的正手確實顯得沒啥底勁。然后我又試了貼狂飆三,貼狂飆打上去的感覺旋轉突出,持球還行,但底勁表現明顯不如vis。用vis的話,打透狂飆三的時候是明顯有一個力量提升的過程。而水谷隼zlc配狂飆就不太行,打透底板之后就覺得板子只是硬,但是并不彈,打透底板了也不會覺得力量提升。關于反手的話,還是覺得水谷隼zlc偏軟,出球速度比林高遠zlc慢很多,而且水z反手還是有點虛彈,感覺這板子打塑料球就不太合適,可能還是更適合賽璐璐球。
除了反手有點略彈,其實水谷隼zlc這板子的持球和旋轉都是很不錯的,但配狂飆三沒啥底勁,配澀套正手底勁也偏弱。說直白一些,這板子打塑料球主要是偏軟,因為確實是相對老的一款產品了。如果喜歡軟一些的外置zlc的球友可以考慮它,但如果比較追求單板質量的,就別考慮水谷隼zlc,因為無論是配澀套還是狂飆三,這板子都是手感不錯,底勁不足的存在。
關于水谷隼zlc,它這個淋巴面材的外置結構其實是挺有意思的,但奈何這產品是賽璐璐時代設計研發的,支撐力確實不太適合40+塑料球了。不過我猜想,水谷隼zlc這個結構蝴蝶也是不會放棄的,雖然水谷隼退役了,但說不定以后蝴蝶就會搞一個新版本的"水谷隼zlc",也就是加硬的,適合40+塑料球的新"水谷隼zlc"。至于現在的水谷隼zlc,可能也就是比波爾alc硬挺一點點,和新出的林高遠zlc支撐力不能比。不過林高遠zlc因為偏彈,弧線低平,這板子其實適合中近臺,不適合弧圈球為主的的打法(配兩面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