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鞋迷們來說呢,之所以會對Kobe NXT 360如此期待,除了科比本人的魅力因素以外,創新,也是大家對這雙鞋如此高關注,高期待值的原因之一。
首次運用了360度Flyknit鞋面,首次將React材質與Lunarlon相結合等設計,以及它那柔軟的鞋身外殼,都讓大眾在還沒上腳這雙鞋時就開始議論紛紛,無非就是懷疑它在做了那么多的創新過后,是否還能達到實戰需求。
在這兒我們暫且不評價這雙鞋的創新思路是否存在問題,但如果你問我:鼓不鼓勵在球鞋身上嘗試更多創新的設計。我的答案永遠只有一個:YES。
這也是為什么耐克能從喬丹時期一直當著籃球領域的老大哥當到現在,他們樂于去創新,有成功有失敗,但他們從未停止過嘗試的腳步。
可能很多朋友也會反駁到:「你耐克創新我沒意見,可你得對消費者負責啊,設計出一些極其容易崴腳或怎么樣的鞋款,這樣的創新還不如以更保守的設計思路來做要好一些。」事實上,耐克不止一次在重大鞋款中做出過妥協。就拿AJ30和LBJ14來舉例,這兩雙鞋,存在著幾個易被人們忽視的共同點:
1.兩雙鞋相比于原定的發售季度延期發售,配色稀缺
AJ30與LBJ14均延期了至少2個月才發布,至于延期發售的原因,網上有各種各樣的傳聞,但單從鞋款本身分析來看:AJ30運用了和AJ29一樣的鞋底設計,第一次在AJ正代鞋款中使用共底,也是目前唯一一次,甚至連鞋型和防側翻設計都和AJ29基本一致,而且是在30周年這個極其重要的時刻做了如此“大膽”的嘗試,Tinker在采訪中對這一做法的大概說法是:“29的鞋底效果很好,這么好的底我搬到30上來用,why not?它依舊很好使。”
LBJ14則是推遲到了圣誕大戰才展示在眾人面前其面貌,其鞋面設計和戰士10多方面很像,鞋底則依舊沿用了LBJ13的分區塊Hex Zoom配置,被大伙吐槽是戰士10精英版,鞋款的發售配色數量是詹姆斯正代系列相對較少的一款(BTW,AJ30僅發售了不到7個配色)。在LBJ14發布不到一年時間便推出了LBJ15,說LBJ14是詹姆斯正代系列最尷尬的一代完全不為過。
2.兩雙鞋之后的下一代改動較大,且均存在關鍵問題
在AJ30的下一代AJ31身上,鞋底設計及科技配置儼然煥然一新,但抓地力卻成了這雙鞋最大的問題。
而LBJ15就不用多說了,間隔式Zoom Max的使用讓人眼前一亮,可沒有防側翻的它最終成為了大伙口中的崴腳利器。
在創新層面上,AJ31和LBJ15都有著一些讓人驚喜的可取之處,但都不可避免的給自己帶來了額外的缺陷。
一則非官方的傳聞是:耐克當時想在LBJ14身上運用Vapormax類型的氣墊設計,但多次嘗試后都因不穩定等原因而以失敗告終,在多次嘗試無果后,耐克選擇了一套最保守的“戰士10精英”方案來發布LBJ14。現在我們看到的LBJ15,正是在無數次試驗過后所得到的結果,雖然依舊存在著不穩定之類的問題,但已經是當時耐克所能及的最大改善,若不是前期LBJ14的問題積累,可能LBJ15會有更加糟糕的實戰表現,使得適宜人群驟減。
雖然消息來源不算可靠,但我覺得,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包括AJ31,以及上半年的大魔王KD11。
KD9,KD10換湯不換藥過后,KD11完全顛覆了KD系列的設計,全新的配置,全新的樣貌,可風評卻還不如存在斷管風險的KD10,這應該就是創新的陣痛期吧。
你想要保守的話,耐克可以出斷管KD出到20代,LBJ系列可以把Hex Zoom用到勒布朗退役,AJ30的鞋底可以再用個10來年。每雙鞋都求穩,既然大家就喜歡這樣的設計就一直沿用。如果這一天真的到來了,那球鞋圈真的可以解散了。
扯了這么多呢,無非就是想告訴大家一點:
創新,有利有弊,不是每一雙鞋都能成為像AJ13,ZK4那樣的時代標桿。但在不斷的累積之后,我相信,下一雙劃時代的鞋款,離我們已經不遠了。而這一切的功勞,離不開每一次被標記著“失敗”的創新概念。
穩的創新,HD17Fk名列其中,老派的保守,使節10算是一個,尋找適合你的,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