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08年劃時代的Hyperdunk問世以來,NIKE就從未停止球鞋輕量化的腳步,從Zoom Kobe IV到Zoom Kobe V,再到Hyperize及其諸多衍生款式,每當我們認為,這,就是球鞋重量的極限的時候,NIKE總會拿出一款球鞋來給我們帶來驚喜,而這次則是本文的主角——Zoom Hyperfuse。
在上賽季的總決賽賽場上,我們無奈的看著昔日的“三巨頭”老去的背影,也欣喜的看到新生代控衛拉簡朗多的迅速成長,而在對陣湖人的七場大戰當中,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單單是他在球場上所展示出的寬闊視野以及超強的策動快攻的能力,還有他腳下那雙“扎眼”的綠色球鞋。
算起來,朗多算是全聯盟第一個穿著Hyperfuse的球員,NIKE讓這雙今夏的重點鞋款在總決賽賽場上提前曝光,還是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就連現場的攝影師也“忙里偷閑”給了這雙鞋一個特寫,要知道,往往這可是簽名鞋才有的待遇。
而隨著世錦賽的臨近,NIKE也聯合旗下的Jordan Brand Converse發布了相關的產品。在前段時間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易建聯以及杜蘭特展示了NIKE為中美男籃所設計的全新隊服,其中,杜蘭特腳下所穿著的就是這雙Hyperfuse。與此同時,NIKE還將陸續推出各個國家隊的特別版本,相信在今夏的土耳其世錦賽上,我們一定少不了看到它的身影。
在介紹這款鞋之前,我們不得不提及一下這雙鞋的設計師——美籍華裔人Leo Chang,張傳禧。比起Tinker Hatfield,Eric Avar,Aron Cooper,Tracy Teague,Bruce Kilgore......這些響當當的名字們來說,他或許顯得有些默默無聞,但只要稍微提及一下他所設計過的Zoom Ambassador,Hyperize,KD1,KD2這些作品,你一定就會恍然大悟。
畢業于羅德島設計學院的工業設計專業的Leo Chang,最初進入NIKE的時候是一名跑鞋設計師,其成名之作是一雙以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為靈感所設計的Air Zoom Vapor Plus。他創造性的運用了鐳射技術用于加工鞋面,從而創造出了,從而將美觀與實用性完美的結合到了一起。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其之后設計的很多籃球鞋上,帶有著濃郁的跑鞋氣息,而且比較注重鏤空技術的使用,Hyperfuse就是最典型的作品。
OK,在了解了相關背景資料以后,讓我們進入正題。在剛剛拿到這雙鞋子的時候,我的心里就是一涼,對于像我這樣的足部寬厚的人來說,這雙鞋實在是太窄了。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Hyperfuse整個鞋子顯得很修長,帶有著十足的速度感,擁有者Hyper家族慣有的風格。
簡單的拿尺子量了一下,算上防側翻部分,44碼的前掌最寬處僅有10.5cm寬,可以說是相當的窄了。為了讓大家直觀的了解到這雙鞋到底有多么窄,我特意找來了一雙Hyperdunk與它做了下對比。如圖所示,在內側完全對齊后,兩雙鞋的外側有著明顯的差別,單論前掌,Hyperfuse至少要比Hyperdunk窄半厘米左右。
從實際穿著的感受來講,在穿著普通毛巾襪的情況下,前掌內外側都被撐開了大概半厘米,不過好在Fuse“熱熔”鞋面的柔軟度和延展性還算不錯,不會出現太過夾腳的情況,但在實際打球過程中,舒適度與支撐性肯定會打一定的折扣。所以,建議各位準備入手這雙鞋的朋友們,一定要穿著打球的襪子到專賣店好好試一下尺碼,以免買來后穿著不合腳。個人的建議是:腳型寬厚的朋友選購此鞋時,最好要照比平時大半碼。
回過頭來,我們來看看Hyperfuse創新性的Fuse“熱熔”鞋面。這是NIKE繼FlyWire“飛線”之后,打造的有一種高科技鞋面材料。就是之前提及的一樣,它是以跑鞋為靈感,大量使用了網眼作為鞋面材料,輔以特殊的合成材料,通過技術手段處理,將兩者融合在了一起,從而打造出了這樣一種輕質,透氣,同時又具備足夠支撐保護性的斜面材料。它擁有者與FlyWire相近的性能,卻具備著FlyWire所無法企及的透氣性。可以說它是一雙完完全為夏季打造的戰靴。
可以看到,通過Leo Chang的反復修改,網眼的分布還是非常合理的。比如,在需要著重保護的拇指部位,就沒有采用網眼,而是合成材料,可以有效避免踩傷。
而在鞋的側面,網眼則被大面積使用,以利于鞋內濕氣的排出。僅在鞋帶穿孔處使用了部分合成材料。
設計了這么多鏤空,這雙鞋的整體重量想必會減輕不少吧。沒錯,在44碼的情況下,Hyperfuse僅重13.2盎司,折合374克。可以說是一個很理想的數字了。
除此之外,改鞋的鞋舌設計也是一大亮點。整體上采用了與鞋身相同的合成材料,非常的柔軟。它既沒有像傳統鞋舌那樣完全填充海綿,也沒有像Hyperdunk那樣完全舍棄海綿,單純是一層網眼。而是采用了一種折衷的方式。在鞋帶與鞋舌接觸的部位分段式的設計了幾塊兒,添加了少許海綿,并且打上了沖孔。而在半掌內靴的連接處采用了網眼,這樣可以在控制重量的同時兼顧舒適和包裹性。
鞋面合成材料與后面內襯的連接處,走線還是相當細密的,保證了穿著的順滑感受。
在緩震配置上,Hyperfuse有些稍顯小氣,僅僅在前掌采用了一塊兒Zoom Air,而后掌完全依靠PHYLON。對于體重較輕的外線選手來說這個配置應該夠用了,但內線的大塊頭來講,就不太適合這雙鞋了。
重量控制方面的考慮,鞋幫處的填充物不是很厚,在穿著時最好把鞋帶系到最上面一個孔。
考慮到中國外場的需要,目前上市的兩款Hyperfuse外底都添加了XDR配方,輔以相對“粗獷”的紋路,相信這雙鞋還是可以滿足塑膠外場的考驗的。
中底抗扭轉方面僅有一塊很薄的TUP,內側足弓處也顯得有些軟,不過考慮到靈活性,還是可以讓人接受的。
總的來說,除了那傳新性的Fuse“熱熔”鞋面以外,Hyperfuse給我們的第一印象只能算是中規中矩,實戰性能照比前輩Hyerdunk和Hyperize來講沒有什么實質性提升,緩震方面還有一定的下降。但畢竟它的市場零售價只有1098元,照比前兩者的定位還要差一個檔次。NIKE今夏的真正“大殺器”還是Hyperdunk 2010。不過,考慮到它的輕質與透氣,以及即將上市的諸多絢麗配色,Hyperfuse還是一雙夏季籃球場的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