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穿線師,很多時候的很多情況都讓我覺得哭笑不得,上面的對話發生在全國U16比賽中,我不知道該說這隊員對自己過于自信還是心大。在賽前換一根自己重來沒用過的球線去比賽,給他換完球線后我停下了手里的工作去場地看了他的比賽。果然,看到了一個無限下網和摔拍的故事。
這注定是個悲傷的故事,不是我幸災樂禍,而是這個小選手犯了一個更換球線的大忌:賽前換線。這也讓我覺得有必要說說今天的話題:你到底知不知道那些關于球線的小知識:
1.網球線的更換原則
在這里要說的是我非常鼓勵大家不斷地嘗試好的,新的東西,這樣不僅是有助于對裝備的了解,更有助于了解自己的打法類型。但一定要注意,我鼓勵的是大家去更新好的,適合自己的網球裝備,而不是一味的求新求奇,那樣燒錢不說,反而影響了自己水平的提高。
而對于更換球線,原則就是:在現有的線床環境基礎上一次只更換一樣參數,并且不要在比賽前更換你從沒使用過的球線,無論新球線多好。比如你想換一款新的球線,新線的穿線磅數請保持你原有磅數±3的范圍內,這樣你才會清楚這款球線是否適合你。因為無論你更換了什么球線,都相當于對現有動作的微調,這種微調是必然存在的,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問題——這種微調適不適合你:如果這種微調讓你感覺發力更自然或者旋轉更強烈,那么恭喜你,說明這種微調適合你,你成功的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球線。如果更換了球線后反而約束了你的發揮,那說明這種微調并不適合你,你需要重新尋找適合你的球線。而當你既更換了球線又較大范圍的改變了穿線磅數,即使這變化不適合你,你也搞不清楚到底哪個方面的改變導致的不適合,也就沒有了嘗試的意義。
2.網球線線徑的大小與影響
通過下圖我們可以看到:雖然兩盤線是同一款,但線徑是有所區別的。那么線徑的區別對于我們意味著什么呢?線徑越細,線床的彈性就越大,旋轉也會越好,對于手臂,手腕來說也就越友好,但相對的耐久性就會較差,并且更容易斷線。而線徑越粗,線床的彈性就越小,旋轉也沒那么強烈,但耐久性會相對較好。
也許你要說,可看職業球員的球線都很粗,難道他們不需要手感么?這是因為職業球員相對于業余選手力量要大很多,職業球員球線線徑都在1.30mm以上,對于他們來說更需要的是不容易斷的線,這樣才會在比賽中盡情的發揮自己的力量而不擔心球線會隨時斷掉。對于職業球員來說對穩定線床的需求要遠大于微小的手感差別。
3.關于球線的性能問題
球線的彈性會隨著時間逐漸喪失,這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有的損失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球線保持彈性的能力就是我們說的球線的保磅性;球線維持自己形狀,外表面包覆層完整度等物理性狀的能力我習慣稱為耐用性。保磅性和耐用性是衡量球線保持能力的最重要的指標。而除了球線本身的保持能力外如何避免球線性能的快速損失也是我們應該了解的:在不打球的時候,請不要將球線至于高溫,低溫或者潮濕的環境內,因為這些偏極端的環境會加快球線性能的損失,而避免這種情況最好的方法就是套袋,這里說的袋子不是球拍袋,而是塑料袋,塑料袋可以有效的隔絕外界空氣,具體樣子見圖:
4.一線兩結和兩線四結的區別
現今的穿線趨勢更多的是偏向兩線四結的方式。而這兩種穿線方法最大的區別就是兩結比四結的保磅能力更強,因為打的結越多,潛在的掉磅就越多,這是每個穿線師都無法避免的,但評價穿線師好壞的標準之一就是打結時掉磅的多少,好的穿線師在打結時會盡量讓線結貼近護線孔,以避免擊打時線床的快速掉磅。
兩結線床掉磅更少也使得線床中心位置的磅數更為精準,能夠滿足球員對磅數的精確要求。但并不是說四個結就沒有優點,四結可以使用橫豎線不同的線床,并且四個結會讓線床甜點區以外的部分容錯率更高些,也就是對打不準的情況,四結線床會更加友好,即使你沒打準也會有一個不錯的出球,但中心線床的磅數就沒那么精確了。而對于穿線師來說,一般在沒有特殊說明的情況下會使用兩線四結線床,為了避免掉磅橫線會采用起始結的打法。并且會盡量使結靠近護線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