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球友是否有過這樣的困惑——對目前用的球線還滿意,但用了很多年,一直沒有換過,相反身邊的球友們似乎不停地更換球線,而且他們對各自的探索發現感到興奮不已。
這樣的對比讓人隱隱感覺仿佛錯過了什么,那么是否該去尋找,并使用一種全新的球線呢?
對于這種疑問,美國著名雜志《網球》的高級編輯Jon Levey給出了他的看法,不妨讓我們來聽聽看:
比起球拍,球友們認為該用什么樣的新球線,對提升自己在比賽中的表現同樣重要。
目前在網球行業中有種趨勢,很多人似乎都在給球線制造特殊的光環,甚至表示每一次回球都可能會帶來巨大的收獲(在這兒我不得不把鍋甩給電視解說們,他們一直在喋喋不休地討論“球線新技術”產生的旋轉和節奏)。
盡管近年來網球線在技術層面的革新確實有目共睹——比起球拍科技的進步引起了更多的討論——但這些提升并不是不可思議的。
如果你的比賽受到技術或體能缺陷的影響,一條不同的球線可不會修復這些。為你的比賽和整體技術框架找到一條合適的球線,確實可能提升表現,但你還需要一些敏銳的洞察力。
在這里,需要給大家解釋清楚怎樣尋找新球線。很多人想要新球線是為了更多的力量和控球。讓我們把這個訴求拆分來看吧,畢竟這實際上是兩個完全對立的特質。
如果一條球線給你提供了更多的力量,那你就得面對更難控球的現實。也許這正是很多球線讓人欲罷不能的理由,大多數人必須在這兩種特質之間達成妥協。
更柔軟,更有彈性的球線通常會把更多的力量傳遞給球,使大家的回球更深,更具爆發力。
相反,一條相對更緊實的球線就會讓球旋轉更少,讓人更能真切體驗到球觸碰線床時瞬間的感覺,即使是在更長,更快的揮拍過程中。
對于一條球線而言,想要同時兼顧兩者實在太難了。
力士浪有很多偏控制型的球線,比如ALU POWER系列球線,材質精細,加上表面帶紋理,使其力量強勁擁有更好的控球及打旋轉球的能力,反彈強而有力,穿線磅數持久,手感相當不錯。
而這些優點的背后也意味力士浪在提供更快的球速層面,需要面對更大的考驗。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職業球員在穿線時選擇使用子母線(通常是將羊腸線和聚酯線進行組合),以獲得更好的力量和擊球感覺。
顯然,這兩者當中的任何一個都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適合球員自身的選擇。
比如費德勒御用球線就是Wilson Natural Gut 16g(59磅)+Luxilon ALU Power Rough(56磅)。
如果你喜歡擊球時球線的觸感,一個簡單的小技巧可以考慮試試看,以便幫你獲得更多的力量或控制——測試球線的松緊度。比如,穿線時比平常降低個幾磅,可以帶來更強的爆發力;而拉高個幾磅,可以讓球線更緊,也會帶來更好的控球效果。
為了使球拍能夠處在最佳的擊球感覺上,只要穿線方法科學,正確,即便多次試驗也不會傷及你的球拍。
通常情況下,球拍穿線時間太長而不更換往往會影響擊球感覺,特別是像力士浪這種非常耐用,且經濟環保的優質球線。因此很多人會將自己的失誤就此歸咎于球線本身,卻忽略了剛剛給這把球拍穿好線時,帶來的美妙手感和擊球體驗。
很多人的另一個常見訴求是希望擊球時能有更多的旋轉。再次強調的是,如果你的身體能力沒有那么強,或者你的擊球動作沒有那么剛猛,你顯然無法打出像納達爾,索克這些球員的正拍超級上旋。
但聚酯線可以增強這種屬性,因為它們非常耐磨損,同時又具備極好的回彈特性。特設的凹凸不平的球線表面,可以增加更多的摩擦,讓球變得更轉。這也增加了擊球時的安全性,幫助他們打出更大角度的線路。
事實上,當你將擊球節奏和這樣的旋轉結合起來時,你就會得到夢寐以求的球質“沉重”的回球,而讓你的對手因此陷入被動的局面。
也許大家對力士浪用起來還比較滿意,不過這并不意味著這種類型的球線就適合所有人。聚酯線的材質很緊實,堅硬,如果沒有足夠的揮拍速度,你就會感覺像在用一塊木板擊球。
這也就引出了第三個問題——人們通常希望靠更換球線來解決傷病。我經常聽到身邊的球友抱怨手腕或肘部酸痛,但他們在這種狀態下還在繼續使用聚酯線。這顯然是有問題。
如果你的手臂長期有問題或傷病,那么打球時最好使用更柔軟,更細的球線。這樣,較低的球線張力會使得線床整體偏軟,甜區面積增大,降低傳導給手部,肘部的振動量。與此同時,也可以增強揮拍的速度。
此外,穿線時減小磅數也可以幫助吸收一些振動,同時更省力地打出落點深的球。此外,調整拍柄大小,選擇重一些的球拍練球,都對緩解手臂傷病,網球肘有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