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著感受:
初次穿著,還是那個熟悉的無回旋。偏歐系的鞋型,讓你穿進去后慢慢的緊迫感。我試穿的無回旋4為JP270碼,也是我正常的球鞋尺碼,長度剛好,前掌有一定的兩側有一定擠壓感,但是鞋頭夠高,不壓拇指,如果能夠經過磨合,相信能夠達到最佳效果;而球鞋后半部分的鞋型一直是我最愛美津濃的地方,鞋型從前掌往鞋跟處收緊,鞋口剛好與腳踝處貼合,系緊鞋帶至后包裹感覺十足;加上后跟外置TPU完美的包裹后跟,整雙球鞋給我的雙腳完美的鎖定,在鞋倉內打滑?絕不會發生。
穿過上一代無回旋的朋友應該能夠理解這種包裹的感覺,因為4代并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
鞋面感受:
無回旋4的鞋面,首先來說下變態的摩擦區域,全新Bio Control Panel摩擦區域這次占據了鞋面內側的1/2區域,用整塊摩擦材料覆蓋球鞋之上(摩擦區域材料由兩層組成,Bio Control Panel 覆蓋在一層比較薄的人造材質之上),摒棄了三代漸進式的鏤空摩擦條設計,所以這一次我們都不能稱為摩擦條,只能叫摩擦區了。新的摩擦區域從穿著感受來看比起三代軟度欠佳,但是發力射門或長傳時卻力道十足,看來世上真的是沒有魚和熊掌兼得之好事。
而另外1/2鞋面,即球鞋外側由美津濃PrimeSkin材料制作,比起無回旋三代稍稍偏硬,但是鞋面上不再采用橫向走線,這有利于超纖鞋面材料的延展,所以初次穿著偏緊也許能夠通過磨合解決問題。
大底感受:
大底還是上一代的大底,美津濃說過他們只會改進需要改進的地方,無回旋3代的大底及鞋釘分布反饋頗高,所以4代沿用了,但是為什么玻璃纖維沒有了,我們無從得知。只是從視覺上,沒有玻璃纖維感覺就像被降了一個球鞋等級。
大底在人草上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只是我個人不太喜歡這種過于粗和密的鞋釘,感覺無法扎實的踩進橡膠粒里面。不過這種設計也有其優勢,就是極好的分散了來自體重的壓力,加上美津濃的Wave緩震技術,在球場上不會擔心鞋釘硌腳的問題。
傳球/停球:
那么大面積的摩擦區域,肯定讓人忍不住多來幾腳長傳,而在這一點上,恐怕很難有別的新鞋款能夠超過無回旋。變態的摩擦區域在長傳時發揮了他應該發揮的作用,影響球的轉向,而無回旋本身的重量和大底硬度也對發力非常有利,力量型選手應該頗為欣賞這一點吧。
在停球方面,足弓內側新增加的無回旋區域在接短傳球時也有一定幫助,雖然美津濃的本意是增加了無回旋球觸發的區域,但是這個軟綿綿的東西在這里對停球真的有幫助。
帶球:
無回旋鞋面的陰陽設計其實還蠻有特點,因為帶球的過程中我們會不斷用腳面外側觸球,光滑的PrimeSkin材料不會對足球的滾動造成任何阻力;而大底短粗及密集的前掌鞋釘對拉球轉身也有一定幫助,不過我也覺得不足之處來源于大底,在啟動和急停時的抓地力有所欠缺。
射門:
穿上無回旋一定要爆射,一定要爆射,一定要爆射。無回旋4無愧于力量型戰靴,分量相當,摩擦區域變態,腳背平抽,內腳背抽射力量十足,即便是我這樣平時不擅遠射的球員也能打出清脆的平快球;而搓弧線球射門也十分給力。評測當日我另外兩個隊友也穿著剛剛購回的桔黑配色皮版無回旋4代,整場比賽爆射門將事件頻頻發生。射門發力,真的無懈可擊。
無回旋任意球:
寫到這些我有些語塞了。賽后我與隊友也嘗試用無回旋區域踢擊足球中部,無奈很難踢出想象中的無回旋任意球,但是不過可以肯定的是,用無回旋4所標注的無回旋區域踢球的中部,吃準部位發力充分的確飛出的足球不會旋轉,至于說好的飄忽不定的球路?可能需要更強的腿部力量吧。
總結:
一雙力量型球鞋需要明確的體現“Power”的屬性,那么無回旋4做的非常好。首先這是雙帶有變態摩擦區域的力量鞋,其次你才應該去關注球鞋上標注的無回旋區域。畢竟會踢無回旋的朋友并不需要那個區域,而像我這樣踢不出來的球員……則更喜歡它的力量屬性。
總結幾點:
(1)外觀比前三代漂亮,大家覺得呢?
(2)尺碼不偏,我推薦按正常尺碼購買;
(3)正常或略寬的腳都可以嘗試;
(4)鞋面稍硬,普通版本需要一兩場訓練來磨合適應;
(5)袋鼠皮版本更加舒適,磨合時間更短;
(6)包裹感極佳,鞋舌無跑偏問題;
(7)抓地力略顯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