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力原理:手臂與手腕的協同作用
(1)手臂發力—基礎動力源
核心作用:手臂(尤其是大臂和小臂)的肌肉群(如肱三頭肌,肱二頭肌,三角肌)負責提供抽球的主要動力,通過肩,肘關節的伸展或屈曲,將身體的力量傳導至球拍。
發力特點:手臂發力是連續的,貫穿性的,主要影響球的速度和深度。
示例:正手抽球時,手臂從后場向前揮動,類似"甩鞭子"的動作,將身體重量和手臂力量集中于拍頭。
(2)手腕發力—精準控制與爆發
核心作用:手腕(尤其是腕屈肌和腕伸肌)負責在擊球瞬間調整拍面角度,控制球的方向,并通過瞬時爆發力增加球的旋轉和突然性。
發力特點:手腕發力是短促的,爆發性的,主要影響球的落點和變化。
示例:反手抽球時,手腕快速內旋或外展,使拍面與球頭形成精準撞擊。
2.發力階段:分階段協同發力
(1)準備階段(引拍)
手臂主導:手臂帶動球拍向后引,肩,肘關節充分伸展,為發力蓄力。
手腕放松:手腕保持自然放松狀態,避免提前發力導致動作僵硬。
(2)擊球階段(發力)
手臂與手腕同步發力:手臂通過肩,肘關節的快速伸展,將身體力量傳遞至球拍。手腕在擊球瞬間快速內旋或外展,增加拍頭速度和拍面控制。
發力順序:手臂發力在前,手腕發力在后,二者需無縫銜接。
(3)隨揮階段(收拍)
手臂主導:手臂繼續向前揮動,完成擊球后的自然收拍動作。
手腕放松:手腕在擊球后自然放松,避免過度用力導致受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