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飛影plaid首次使用測評
2023-08-02 閱讀[519]
定位:旗艦馬拉松碳板競速跑鞋。
鞋面:單層賈卡網面,全身大網眼開孔,透氣性拉滿。尺碼標準,但是由于鞋面內偏,因此外側鞋面略有蹭到小趾。前掌鞋楦寬度不亞于alp1,很寬因此追求包裹的跑友可能需要穿五指襪或者籃球襪,尺碼是標準的歐碼,千萬不要為了追求包裹而選小,會頂腳趾。足弓段鞋面用襪套設計,有一定彈力,但是依舊需要用力拉緊鞋帶,因為前掌寬了,僅靠彈力布拉不住腳,過彎容易腳在里面打轉。后跟鎖定到位的,但海綿填充位置略高,會點松動感但不至于掉跟。
中底:大毛牛超臨界板材發泡tpee。材質上軟彈無比,單論成型的鞋,泡棉軟度和同等厚度的zoomx平起平坐,但是回彈澎湃感上要比alp的zoomx好上不少。就是回彈速度和反饋性上對比alp1要稍有不足,因此跑起來比平時步頻要少幾步,有點吸步頻,而這一點我推薦步頻盡量在180以上185左右的跑者最好。
厚度32-39,落差為7,為了保證穩定性,前掌做了加寬,應該是目前市面上寬度數一數二的了,然后中底形狀上采用了上窄下寬的梯形,因此即使泡棉十分軟彈的情況下穩定性依舊沒有任何問題。底部做了鏤空減重,為了避免吸盤效應在內側做了切割,這是整雙鞋我唯一不太認同的設計點,個人認為外側切割才是最好的,原因翻以前的微博。切割導致了靜態下有點外翻,放心,由于碳板做了足弓支撐設計,動態下沒有外翻,但是也由于碳板做了足弓支撐設計,長距離測試在26km后發現碳板頂透了泡棉有點頂足弓了,這里對低足弓的跑者不太友好。不過這一點不是什么缺陷,畢竟26km才出現也算控制很好了。可以下一代再繼續做完美。
穿著感受上首先剛上腳起跑,會感覺整鞋有點配比失衡,鞋面拖著中底走,如果是腳后跟外側落地,一樣會感受到alp1的輕微負落差。跑開后用前掌落地,主動折疊小腿,這些問題就得到有效解決。而橫向對比alp1,在滾動的經濟性這一點上,我個人有個比較矛盾的感覺,泡棉替代了氣墊沒有割裂感也無需刻意去踩,駕馭門檻大幅降低,但是滾動感卻沒有alp1來得暢快。
泡棉除了型變量大外回彈力量也十足強悍,即使是超厚底沒有踩到底也能感覺到泡棉把整個人往上推起的感覺。沒錯,這一點和alp1一樣,回彈力線是往上的,加上足弓支撐的碳板以及鏤空,會感覺腳底下如驚濤駭浪一般的能量想把你往天上推。跑著跑著感覺自己一跳一跳的。
而好奇長距離測試有沒有衰減的,我回答是幾乎沒有,28km后性能變化忽略不計。
而討論到宣傳語“強大不設限”,的確碳板并不板腳,即使5分不開外穿著也不別扭,但是喪失了性能帶來的快感,反而有種zf5的錯覺,因此我還是建議至少得5分配,6分配不建議了。
外底:cpu,耐磨性很好,但是不知道是個例還是啥,雨戰柏油馬路抓地有所降低 ,雖然不至于滑,但是不如pb3抓地穩。
重量:43碼218g,超厚底極致輕量。
綜合評價:性能上絕對是t1前三的產品。不用懷疑我是不是拿了救濟糧,pb3我嫌棄到節目都沒做,plaid是我自己買的。而且這么多年來,我的榜單t1從沒有過中喬的產品,plaid是有且只有這一雙能完全經受住我測評考驗的中喬鞋。如果是追求pb的大步幅類型跑者,可以無腦涌。但是記得前提是步頻不要太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