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身
鞋型不甚流線,品牌標示過于靠后&向下加重了這一觀感。鞋身構成主要是前段的超超超超柔化小牛皮,加上后段的人造材料輔以鞋領的編織材料。鞋面結構對高腳背不太友好,寬腳選手則無大礙。不過有賴已成為“主流”的編織鞋領,我的高腳背被兼容了,欣慰啊感動啊。
鞋面
鞋面的功能訴求體現還是在前段觸球區域,evoTOUCH的基因被傳承—超柔軟的皮質。不過袋鼠皮變成了小牛皮,柔軟程度沒差,觸感倒也沒差。卻由于小牛皮延展稍弱的特點有一些耐久性上的隱患。AG版本這里還有面積非常可觀的防開膠/磨損涂層。關于棉柔的鞋面對于觸感的影響,務必要考慮穿著者的踢球風格。請將你自己帶入,究竟是控球帶球時的感受更被你重視,還是發力那一下的爽快更令你著迷?就我理解,發力好的球員裸足力道也很可觀,但一雙沒有觸感的球鞋對他的first touch卻有絕對的消極影響,ONE在這一方面做到了優選。
大底/鞋釘
采用Pebax材質進行全新設計的大底主要訴求還是輕量化。但因為ONE的設定是最大限度的囊括更多使用者的需求,包裹和觸感交給鞋面,在大底上的體現便是速度和啟動了。PUMA ONE除了啟動釘的陣列方向比較反常,包括鞋釘形態,排布等均屬正常。值得注意的FG版本鞋釘對于場地條件的兼容性,質量一般的人草壓力也小了許多。
鞋領
evoKNIT編織鞋領是屬于我與ONE“初見”中最值得稱道的地方。系上鞋帶俯瞰高腳背的畫面略殘忍,還好編織材料的強大延展性完美解決了感受上的不適。對腳背腳踝的形態也好,接觸感也好,都是無可指摘的。還要感謝PUMA在高幫和中幫之間做了取舍,相信這也一定是球員們反饋的結果。
后跟
后跟與鞋身后段采用的都是提供支撐性的人造超纖,布滿菱格壓紋可以增加摩擦,加上一體化的鞋提構成了這個區域。值得一說的是heel cup的定型,完美,從入倉到跑動,鎖定到位,evoKNIT對于皮膚的親和力也要優于傳統,整體形態光潔統一,沒有異型結構對舒適度造成隱患。對我來說,這個后跟處理無可挑剔。
“初見”相處的時間是在一個暴雨過后的傍晚,場地條件中上,對抗強度中下。在一個多小時的時間里,PUMA ONE與我從“相識”到“相知”再到“相愛”大概只花了10分鐘。試圖滿足更多人需求的ONE率先征服了我。考慮到已經全面上線的PUMA ONE官方零售價定檔在1499(幾乎同配置的AG版本更要再降200),再加上滿足復合型需求的定位,終端銷售能力可以預期為長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