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電2.0 Elite(比賽競速)
鞋面:MONO紗鞋面。
中底:李寧?科技,全掌異構碳板,李寧跖枕科技。
大底:GCU全天候止滑耐磨材料。
腳感:相比上一代,加厚的中底使得鞋子的回彈和緩震性能都更上一層樓;位于前掌的跖枕科技在跑動過程中有明顯助推感;一體編制的鞋面舒適,包裹,緊貼足部。
整體而言,性能更加出彩,同時加厚的中底使得其對跑者能力的要求降低,更加普適,妥妥的競速利器。
飛電2.0 Challenger(比賽競速)
鞋面:MONO紗鞋面。
中底:李寧?科技,半掌異構碳板,李寧跖枕科技。
大底:GCU全天候止滑耐磨材料。
腳感:飛電2.0 Challenger相較飛電2.0 Elite,中底薄1mm,后掌寬3mm,GCU外底厚0.3mm,碳板改為了半掌碳板。碳板形態的改變使中底剛性減弱,加寬的后掌也使落地更穩,加厚的外底使得它耐久相較更長一些。
升級的優點是對跑者更加普適,鞋子穩定性,耐久度增加,價格也更便宜,但性能上相對也沒有那么激進和澎湃。
飛電 1.0(比賽競速)
鞋面:MONO紗鞋面。
中底:李寧?科技,全掌異構碳板。
大底:前掌GCU全天候止滑耐磨材料,后掌耐磨條。
腳感:1.0與2.0相比,主要的區別是輕,US 9碼兩者重量相差16g,同時后跟部位的包裹性和鎖定感更足。就腳感而言,輕彈優秀但推進不足,對跑者的腳力有一定的要求。
天馬(比賽競速)
鞋面:MONO與賈卡鞋面,襪套設計。
中底:李寧?科技。
大底:前掌GCU全天候止滑耐磨材料,后掌耐磨橡膠。
腳感:US 9碼152g,相較飛電1.0更輕,回饋更強烈,抓地力也更強。作為一款場地速度訓練鞋是不錯的選擇,對跑者腳力的要求相較飛電1.0要高一些。
絕影彈速跑鞋(進階訓練)
鞋面:MONO紗材料與梭織面料。
中底:李寧?科技,李寧弜科技和雙層碳板。
大底:GCU全天候止滑耐磨材料。
腳感:有雙碳板+弜結構+雙層?的加持,絕影的緩震和回彈性能都很不錯,對中后掌落地跑者非常友好,GCU外底的外底的耐磨和抓地力也沒得說,唯一的問題是可能是價格?
絕影Essential(進階訓練)
鞋面:賈卡,MONO紗,梭織鞋面。
中底:Lightfoam泡棉,李寧?科技,李寧弜科技,Pebax板。
大底:普通透明橡膠。
腳感:中底軟彈感相較絕影有所下降,但依舊能提供不錯的緩震和回彈,中底的耐久度更足。低配版的優點很明顯,價格更低,缺點也很明顯,性能的下降,鞋子重量的增加。
赤兔4代,4代V2(進階訓練)
鞋面:賈卡鞋面。
中底:Lightfoam泡棉,中足部位搭載TPU穩定片。
大底:全掌橡膠外底。
腳感:作為一款日常訓練的跑鞋,鞋子的緩震和回彈都沒問題,但濕地止滑性一般,不建議有水的路面跑,透氣性方面,秋冬季跑步沒問題,但夏季可能有點悶。
追風LT(進階訓練)
鞋面:賈卡鞋面。
中底:LightFoam泡棉,中足部位搭載PROBAR LOC穩定裝置。
大底:耐磨橡膠。
腳感:緩震和回彈都很好,鞋面的透氣性也很不錯,穩定性也沒毛病,但是包裹方面,稍微差點意思,看到有跑友吐槽前掌緩震不足的問題,就實測來看,長距離后程確實會有些緩震不足,但日常跑步穿著完全沒問題。
超輕17(新手入門)
鞋面:賈卡鞋面,鞋子領口處高彈力一體成型鞋領。
中底:LightFoam泡棉,中足部位搭載TPU穩定片。
大底:輕質耐磨防滑橡膠。
腳感:賈卡鞋面具備不錯的透氣性和支撐性,一體成型的鞋口設計貼合腳踝,LightFoam泡棉輕質,亦能提供不錯的回彈緩沖,TPU穩定片起到了不錯的保護作用,總體性能中規中矩,但顏值高配色多,日常的訓練和穿搭都不成問題。
把李寧超輕系列歸結到(新手入門),可能會有跑者表示不服,因為有不少“老”跑者真的就是穿著超輕系列跑鞋跑過全馬的,而且還取得過不錯的成績。但從產品類別劃分,超輕系列已逐步走向日常10K輕運動范疇。
與李寧超輕系列同樣適合新手跑者,滿足日常輕運動需求,讓你日常訓練說跑就跑,穿搭出街也毫不在話下的李寧系列鞋款還有很多,推薦如下幾款滿足你的選擇。
李寧嵐(新手入門)
鞋面:一體編織鞋面。
中底:LightFoam泡棉。
大底:耐磨橡膠。
李寧嵐PLUS(新手入門)
鞋面:賈卡,MONO,萊卡拼接鞋面。
中底:LightFoam泡棉,中足部位搭載PROBAR LOC穩定裝置。
大底:耐磨橡膠。
李寧弧(新手入門)
鞋面:復合雙層MONO紗鞋面。
中底:李寧弧科技,雙重弧形結構。
大底:耐磨橡膠。
云雀(新手入門)
鞋面:一體織鞋面,后跟環狀TPU。
中底:EVA材質中底。
大底:耐磨橡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