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極,大芯加厚處理加強底勁,AYOUS與LIMBA雙面異質面材,正手位“硬”處理和反手位“軟”處理,張弛有道,速度和穩定兼備。尤其適用于中小力量選手。
柄的設計我蠻喜歡,這個要看個人的審美。至于這個極,我上午閑扯道:太極分陰陽,底板分雙面,LIMBA和KOTO互為陰陽,軟硬互補,所以取名“極”,廢話不多說,直接聊板子,微距觀察反手面材比正手厚一點兒。貼上兩面相同參數的狂飚試打(38/2.15刷油)。
先說一下柄,比以往的紅雙喜底板要偏薄一點,握起來還有點兒爽的感覺。整個底板重心略靠前,介于龍5X和老龍5之間,下午打了2個小時倒沒感覺手腕壓迫很大,屬于比較舒適的范圍,重心靠前也有助于加強進攻的單板殺傷力。兩面輪流換做正反手,一頓猛沖,得出如下結論:正手面出球速度要快過反手面,拉球弧線相比要低平一些,速度很突出,脫板相比反手也快,擊打效果也更好。反手面拉球更突出一個穩定,速度稍慢,弧線稍高,旋轉相比正手面也更好一些,擊打效果不如正面來的爽。正手面速度更快,殺傷力更大;反手面持球更好,旋轉更好,上臺更穩。整體底板的殺傷力要好過博X和301,但達不到龍5那種高度。反手偏借力打法會感覺按照常規正反面打起來別扭,可以直接反過來用,效果會好一些。
兩面狂飚的搭配方式很合適橫板,直板反手建議換個輕點兒的澀套可能會效果更好。
狂飆極的設計思路跟前段時間打的銀河內外置底板正好相反,但都是有可取之處,可玩性還挺高,都是很有意思的板子。把兩種感覺做到了同一塊底板上,也是一種創新。有興趣的不妨搞一個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