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直板虔誠的使徒。04年那會兒是小時候第一次看奧運,看著王皓輸給柳承敏,其實心里面也沒什么感覺,只是覺得他們的握拍都好帥,尤其是王皓,兩邊都能擊球。進到大學校隊之后,我們還有幾個直板,大家相互交流,可是后面兩屆直接斷代,再無一個直板。而我們僅有的直板在外出比賽的時候也輸得一塌糊涂。而因為手指變形的疼痛,我在大四又痛下決心改橫,經過了一番痛苦的技改,個中滋味,自己才能體會。
直板究竟路在何方?作為曾經日直的發源地,日本早早地放棄了對直板的探索,蝴蝶各種高端的纖維似乎也自動屏蔽了直板的發展需求。韓國直板的暴力打法是乒壇無法忘卻的記憶,即便是奧運冠軍柳承敏當乒協主席,也沒辦法阻止韓國乒協全面放棄直板打法的決定。而乒乓球作為中國的國球,直板打法是國家隊輝煌的奠基石,至今都在每一個乒乓球愛好者心目中熠熠生輝,可國乒的教練組多年的探索,仍然沒有辦法培養出能夠重鑄直板榮光的潛力新人。
無論哪個時代,直板的反手問題始終是揮之不去的痛點,無論是柳承敏,馬琳,甚至是王皓,反手都曾經是他們的擋路石。前兩者反手進攻能力弱,無法與橫板展開對抗。后者依賴反手,直板的特點沒辦法兼顧。而前不久結束的奧運模擬賽,直板小組賽的全軍覆沒,似乎向世人說明直板已經無法與橫板對抗了,強如許昕也倒在了橫板全面技術之下。
我們常說打不過是人的問題,與器材無關。但是無機膠水,小球改大,每一項改革都實實在在地把直板往死里整,曾經奧運冠軍,直板占有統治地位,但是如今資格賽都能把直板扼殺掉。我曾經如此相信直板是最完美的打法,控制細膩,進攻無解。可是現在直板究竟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