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卡45曾經是國家隊女隊的御用底板,使用率一直都很高,45的底勁其實不是人們所說的那么差。但45的底勁到底行不行,關鍵還是看配膠。你說它底勁好,那么證明你配膠好,配膠合適。國家隊用特制狂飚刷油,反手甚至也是特制狂飆刷油,所以45就顯得底勁比較突出了。但如果你給45配市場版橙海綿刷油,那么它的底勁就顯得一般了。
斯蒂卡45是用的比較薄的碳層,當然了,這個薄是相對斯蒂卡自己的145或者290而言的。單說碳層的厚度,它的纖維層的厚度其實和蝴蝶alc類似的,不過應該比salc要薄一點,或者是差不多。45是外置纖維板,但因為它是淋巴面材,而且又是阿尤斯大芯,所以實際打起來這支板子挺像內置的那種感覺,或者直接說45其實有點像加強版斯蒂卡clcr也行。斯蒂卡45手感明顯不像桐木大芯的林a或者樊a,也不太像vis。尤其是當你正手給斯蒂卡45配外套的時候,更加能感受到它特別像阿尤斯大芯的內置,有點像龍五那種,就是外軟內韌,越發力越扎實的感覺。
我以前也給斯蒂卡45配過正手狂飚三,但這次我直接跳過狂飚三,因為眾所周知,你貼狂飚三,斯蒂卡45的表現就那樣。不算弱,但也不算強,它貼狂飚的速度和底勁都比較中庸。于是,我貼了正手挺拔mxs,反手岸度r47。正手攻球,mxs沒表現得特別透板,甚至還感覺比較悶。當時我還不知道這個mxs對45來說偏硬偏韌了,后來我換了正手套膠之后才明白。就當時的感受來說,mxs出球速度確實比狂飚還是提升了,雖然有點發悶。45貼外套持球感也是很不錯的,它并不依賴正手狂飚的粘性。這個與vis略有不同,vis正手不貼狂飚的話,貼很多澀套,它的弧線都會顯得偏低平了一些,而且旋轉不充分,不透板之前,很難拉出強烈的旋轉。斯蒂卡45這個時候是有優勢的,它貼mxs,那個旋轉就很充分了,旋轉比vis貼mxs要強烈許多。雖然vis的速度和底勁是眾所周知的,但正手貼澀套的話,斯蒂卡45的旋轉可以說“碾壓”vis的。其實從配膠這個事情上來分析,斯帝卡45是為澀套優化的,并不是為狂飚優化的,所以45貼市場版狂飚三表現一般,倒也是順理成章。
確實是手感有點發悶,而且有點過頭了,不過這個應該是配膠不合適。即便如此,mxs配斯蒂卡45的弧圈球表現還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弧線相當詭異,下扎非常明顯。但似乎下扎過于明顯了,正手拉沖的時候,板面觸球的角度如果有偏差,它甚至會往下栽,直接下網。旋轉是真的強烈,很少有套膠結合底板能有這么強烈的旋轉,毫不夸張的說,45配mxs的旋轉是超過了蝴蝶底板配蝴蝶t和D套的。雖然發悶,但mxs的進攻威脅確實是超過了市場版狂飆三的,以為球速明顯更快,出球明顯更頂,而且mxs的底勁也比橙海綿狂飆刷油要好一些。退臺拉沖,你用45配狂飆確實會感受到發空,但用mxs拉沖,就覺得非常的扎實,不會有明顯的發空,但確實難透板。
反手的岸度r47,依然有點發悶。后來我才知道斯蒂卡45其實更“喜歡”軟一點的澀套,配硬的反而不太好到。因為斯蒂卡45本身韌性很強,剛性也強,純碳的剛性是完全沒問題的,如果配膠再硬一點,那么就難透板了。但就算有點發悶,畢竟也是外置,反手的速度和底勁還是容易發揮的。旋轉是真的強,這就是45的真正實力!它配外套的時候,配澀套的時候就能展現出來。只能說vis確實更適合狂飚,兩者組合,速度和底勁都很出色;但vis配澀套的時候旋轉是明顯的短板。45就不同,它配澀套,旋轉就非常突出,應該是最佳的那種,而且韌性和剛性都非常強大。無論正反手拉沖下旋,那都是很強很強的,拉球瞬間的咬球感非常強烈,出球的旋轉非常強烈。
斯蒂卡45,很明顯的,它的本質還是適配外套的底板,配狂飆反而顯得中庸或者平庸。當你給它配兩面外套的時候,你就得到了非常非常多的旋轉,這個旋轉一般是外套的短板。45的厲害之處就在于,它讓外套澀套的旋轉媲美狂飚三這種粘套,雖然45會因此犧牲一點速度。但都懂的,外套本身不缺速度,它缺的是旋轉。如果你要免刷油的配置,還要能媲美狂飚的旋轉,那么斯蒂卡45配兩面適合的澀套,這個配置是值得考慮的。
搭配外套,如果蝴蝶把底板的速度做到了極致,那么斯蒂卡就是把底板的旋轉做到了極致。只可惜,以前國內大部分都是正手狂飚,因此會誤解斯蒂卡45。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速度和旋轉的綜合比單純的速度或旋轉更重要,人們已經開始發現,正手打外套甚至比狂飚更好打,而且也不影響贏球的概率,甚至還會提高。當你開始打落點,打擺速,打銜接的時候,你就會發現,張本智和能贏樊振東,能贏王楚欽,澀套其實也很猛。只屬于狂飚三的時代,正在慢慢遠離,這個時代,是群雄并起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