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感反饋
紅標實測:5.8mm,91.4g。毫無疑問,這個重量,即便是碳素45,都會感覺到稍硬。但對比相近重量的碳素45,紅標也確實更堅硬點。另一點非常明顯的是:紅標彈性增強很多,脫板速度更快。本身TeXtreme拉伸型碳纖維也屬于重型編織碳,剛硬快捷是特點,再加上更堅實的木頭,更彈更快自然在情理之中。
表現到反手位上,彈擊和借力的支撐感都感覺更堅挺了,碳素45有著較濃的純木手感,紅標的纖維感則濃了很多。
底勁的反饋上,比碳素45更強一些,但是跟許昕藍標還是有一定距離。
實戰
配膠方面,經過兩輪嘗試,反手T80正手T05和反手T80正手狂飚8。
兩面外套的話,彈性就夸張了,同時因為T05本身海綿比較韌,需要短促集中的發力。所以正手是又容易出界,又容易掉球(發力不集中時)。毫無疑問,紅標比碳素45對發力的要求更高,更脆硬和更快的脫板要求使用者的發力更集中。
正手貼粘性的狂飚8,感覺好了很多。因為斯帝卡球板慣有的整體形變感和眾多國手使用的先例,在設計上必然會考慮要與國產硬質粘套想匹配。粘性膠面延長了觸球時間,同時更為線性的海綿抑制了本身紅標相當強的彈性。
臺內控制
比碳素45稍微容易冒高,特別對于不轉球,一定要加點力去控制。中小力量劈長加轉的表現,感覺不如45。45加轉更輕松。不過,如果配上兩面狂飚,則控制會大大優化。
防御借力
純借力防守時,來球力量傳到板子上,還是感覺得出里頭有點發空,所以能夠卸力。借力時的加力,感覺比45更得勁,更能用上力。彈擊也比原來爽脆,非常接近熱門的外置芳碳球板的速度和壓迫感了。借力打力的表現大有改善。指向性和壓迫感都有提升。
反手進攻
彈擊比原來的碳素45犀利,因為彈性更強,球板也更堅實,支撐更強。要注意,有點容易出界,發上力弧線拉得很長。擰一板和接下來的快撕都跟45一樣快捷,同時發脆感,力量上是更好了。
正手進攻
中小力量的拉球,配狂飚8,也是很輕松。刻意掛一板高吊,旋轉相當不錯。不過中等力量一般情況下的拉沖,感覺速度跟45差不多,但旋轉似乎不是那么強,45的加轉比紅標更能信手拈來,跟各人的發力情況也有關系,堅實木頭的紅標,剛性更高,脫板更快,更需要選手的發力集中。不然會有偶爾掉球的情況。斯蒂卡的板子其實都有這個現象,市場版柔和,好駕馭;限量專業版,更要求你有專業的技術能力。比如許昕藍標沒有發足力的情況下,雖然也好上臺,但威脅其實不比碳素王朝高,發脆的碳素王朝也更容易駕馭。
在近臺沒有發足力的情況下,紅標拉球的威脅并沒有比碳素45強,但退到中遠臺,把動作做完整了,則確實感到底勁更強了。而且紅標本身的彈性明顯更強,回球也是比較輕松。
我們回到斯蒂卡官方對這塊朱雨玲紅標的定義,其中有一點就是貼合朱雨玲個人的極致需求。那是什么?更快的脫板速度,更強的封擋能力。比碳素45更脆彈的紅標,確實體現了在一速和防御穩定性,支撐力方面的升級。底勁方面,稍有提升,但顯然這不是斯帝卡主要的訴求。同時,紅標球質的提升,也對使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要在碳素45和朱雨玲紅標之間二選一呢?毫無疑問,專業選手會更青睞紅標,因為近中臺的快速回擊,本身就是技術發展的時代趨勢,而更彈更脆實的紅標契合了這種需求。同時,專業選手的發力集中,能夠駕馭好紅標。對于那些想在碳素45基礎上,增加更多直線打擊成分的,自然紅標也很適合。
不過更彈,弧線更長,脫板更快的紅標,也要求球手的發力更加集中,不然失誤率會更高(出界或掉球)。對于業余球友中水平一般的,還是碳素45更親和可控,穩定性更高。
從配膠來看,尤其正手位,硬度不宜太高,同時要求膠面務必“咬球”。粘套是首選,澀套的話,要考慮膠面摩擦比較給力而非主要靠海綿吞吐持球的。如果是業余球友使用,一般建議選擇重量輕的。因為更重,意味著木材密度更高,更需要集中發力,而大部分業余球友并不能很好Hold住。